第一百廿五节 强攻河渡口



    日军的营帐扎在铁匠营子南头的一个大打谷场上,悬在高杆上的汽灯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有三个巡逻小队轮番地沿着营地转圈地走动。

    杨成龙带着战士们埋伏在日军营地附近的一个壕沟里,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时机。终于,有一辆军用摩托车打着灯由远而近地开来了,在军营门前停了下来。从摩托车上跳下来一个日本兵,和哨兵嘀咕了两句,急急忙忙地向着一个帐篷奔去。

    “小林队长”从这个日本兵与哨兵的对话中听清了口令后,杨成龙立刻带着战士们赶向河岸。他们从村子的西边走过去,沿河渡口周围都已挖了战壕,河渡口的两侧还用沙包垒起了两个碉堡。杨成龙还发现河渡口东北角的地势较高,断定那里也会有日军的工事,便带着五个战士走了过去。果然,有日本兵在黑暗处凶狠狠地问:“什么人,口令!”“小林队长”马上用日语回答:“富士山。”对面答道:“樱花节。”“小林队长”还用流利的日语向暗处的哨兵介绍说:“这位是鸠山指导官,是来视察防备的,指导官各处都要看一看。”哨兵们这才从各自隐藏的地方走了出来,一边低头鞠躬,一边嘴里“哈伊”着。

    原来,日本鬼子利用土坎子修筑了一个暗堡,土坎子的上面还有一顶帐篷,没有灯光。杨成龙暗暗为这个工事叫好,因为滦河到这里拐了一个慢弯儿,而工事正好俯瞰下面的河面。只要有一挺轻机枪架在这里,就会给渡河的八路军造成很大的杀伤力。

    “鸠山指导官”杨成龙一边说着“哟西”,一边带着五位战士走到土坎的上面,掀开帐篷的帘门向里瞅了瞅,又往上走了走,发现了日军的五门迫击炮。迫击炮的旁边有一顶大帐篷,帐篷门口也站着一个哨兵。这是一个刚入伍不久的“小皇军”,看样子顶多也就十七、八岁。他已听到了土坎子下的对话了,所以连口令都没问,只是把胸脯挺了挺,让身子站得更直。“鸠山指导官”对他说了一句“哟西”,带着五位战士消失在黑夜中。

    高鹏举司令员和叶青参谋长见杨成龙和战士们终于气喘吁吁赶回来时,非常高兴,比计划的时间整整地提前了一个小时。杨成龙告诉高鹏举和叶青,对岸的日军大概有一个中队,估计还有増兵的可能。高鹏举和叶青一边听着汇报,一边用铅笔在地图上圈画着,并不断交换着作战的意见。

    高鹏举命令一营长带一营和迫击炮排急行军,快速到达杨家板桥村下游二十里路的渡河口强渡滦河,过河后迅速沿滦河向上攻击铁匠营子渡河口,尤其是要抢先打掉渡河口东北高坎上的日军迫击炮阵地和高坎下的暗堡。当一营在北岸打响后,支队在南岸发起总攻。

    热北抗日支队一营出发了,二营、三营、四营、骑兵营也都做好了战前准备,敢死队、爆破手更是摩拳擦掌地等待着冲锋的命令,高鹏举将指挥部安在河边的一个旧砖窑里。

    太阳出来了,万里无云,又是一个响晴的天儿。

    高鹏举举起望远镜扫视着河北岸渡河口和铁匠营子的情况,参谋人员在忙碌着,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上午九点左右,也就是按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到了太阳两杆子高的时候,河北岸传来密集的枪声和“咚咚”的迫击炮声。高鹏举司令员马上回过头去对叶青说:“吹冲锋号,命令二营、三营、四营攻击!”随着“嘀嘀哒嘀”的冲锋号声,二营、三营、四营的军旗手首先跳入河中。

    这个河渡口的水流比较平缓,河底没有流沙,河水只到战士们的肩膀头。因此,部队过河没有太大的困难,小个子的战士到了河中心只要使劲儿地向上蹦跳两下也就能渡过去了。杨成龙见战友们很快就要过河了,有些着急了,跑到指挥部问:“怎么不让骑兵营冲锋?”高鹏举淡淡一笑说:“杀鸡焉能用牛刀,做好准备,有你的硬仗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