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铁马冰河-第3/6页





        显然这款冰河蒸汽机车,就是郑森等人的杰作。

        辽东地区河流不少,但是每年可以通航的时间,往往只有6个月左右,还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封冻期。

        而且这个情况越往北,就越发的严重。

        那就要思考如何在冬季进入北方地区了。

        修水泥路和铁路,确实可以实现交通升级。

        但是这仅限于辽东南部的平原,一旦进入纬度更加高的区域,半永久冻土的存在,绝对是公路和铁路的噩梦。

        因此郑森想到了内河运输,而北方的内河运输,冬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他和龙莎、唐菲林商量之后,委托龙莎设计了冰河机车,冰河机车可以在封冻的河道行驶。

        不过难题并不是动力,而是车轮和滑板产生的单位压力,必须在河道冰面的承受范围之内。

        要不然,冰河机车很容易压裂冰层,导致机车陷入河底。

        因此车轮和滑板的设计,都是非常宽大的,通过增加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单位面积的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非常宽大的运输车厢,高度会非常扁平了。

        为了保证安全,河道上的各个位置,必须设立常态化的冰层厚度检测站,以确保冰层厚度可以允许冰河机车行驶。

        从初步运行来看,冰河机车的效果非常好。

        谷燎

        至于为什么后世没有类似的机动运输车,主要是有铁路、公路,和大功率的内燃机。

        这种只能运输几十吨物资的大家伙,不仅仅效率低下,而是还存在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只能在冬天应有。

        毛子有大铁路和相对完善的公路,没有必要使用这种低效率的方式。

        但是对于开拓时期的人革联而言,一次性运输20吨物资到冰天雪地的辽北、东鲜卑利亚,这不亚于一条铁路。

        或者说,北方的冰河道,就是一条条冰路,而且比铁路还平坦。

        毕竟河流在冰冻之前是液体,会自己找平,而铁路只能人工找平。

        连续半个多月,鲁粥带着技术员,一边组装剩下的19辆冰河机车,一边培训驾驶员。

        实际上,冰河机车还有一个极限运行模式。

        那就是多挂一些车厢,可以将有效载荷提升40吨,只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机车速度会下降到每小时25公里。

        对于那些不考虑时效性的东西,倒是可以通过加车厢的方式,增加运输量。

        其实这个速度已经不错了,毕竟蒸汽动力的内河运输船,最快也就15节左右(大约每小时27公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