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当年故事(十)-第2/3页



  梁茂一听,脸色登时变了:“男儿当志在四海,怎甘沉沦一生?”

  “只是这世上之事,不是每一件,都能顺心的。”黑齿影寒叹道。

  这个话题,似乎又让她想起了,她的少年时光,那个时候的她,又何尝不是鲜衣怒马,志向高远呢?但是呢,现实往往就是如此残酷,乃至于当暮年回首的时候,才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当年,所许下的每一个愿望,竟然没有一个,是能实现的。

  “可是姑姑,我见你,就很顺心啊。”梁茂终究还是一个尚未长大的孩子,因为有的时候,他也会说出一些,只属于孩提的话来。

  “不,纵使是像大人那样,睥睨天下,心中也是多有不顺的。”黑齿影寒说着,轻轻地伸手抹了抹眼角,“茂儿,先不说这个。若你是荀缉,当你发现,自己难以实现胸中抱负之时,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左传》之中已经给出了官方答案: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最现成的例子,就是法正见刘璋暗弱,故而在刘备率兵进入益州的时候,便离开刘璋,投靠刘备,最终帮助刘备,一平益州,二夺汉中,开拓出刘备操劳半生,都没能开拓的基业。

  “姑姑,如此猜测,是否过于武断?”

  黑齿影寒又笑了:“宁信人恶,莫信人善。”

  曾经,盈儿的世界,也是充满阳光、蓝天和白云的,直到那一晚,本该长兄如父的亲哥哥,剥夺了她的身份,并派出了前来刺杀她的杀手。

  “若果真如此,我等又该如何做?”梁茂就算再年幼,也知道荀缉是什么身份,杀是杀不得的,可若是留着他,又始终会是一个祸害。

  怎知,黑齿影寒的脸上,却是忧色全无,因为她对暗桩的法则,早已烂熟于心:“暗桩的生命,在于隐秘。一个暴露的暗

  桩,活着,比死了更有用。”

  “原来如此,茂儿谨记。”

  建安二十二年初春,梁祯收到了黑齿影寒弹劾侯音通敌的奏疏,并附上了刘备军暗桩的供词。当即,梁祯就气得双眼一黑,差点没有直接栽倒在地上。因为,他是怎么也想不到,素来为自己所看好的侯音,竟然会通敌!!!

  直到,他将此事,告知闻讯而来的贾诩,方才稍稍打消了对侯音的猜疑。而贾诩对梁祯说的话,正是黑齿影寒预料道的那样:关中文武素恶侯音,故奏报之真实性,有待考究。

  梁祯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便叫来华歆,让他以尚书台的名义,派出专员,将侯音带来邺城,由梁祯本人,亲自审问此案。

  “文和,依你之见,贾逵等人该如何处置?”梁祯既然认为,侯音通敌之事,很可能是被人陷害,那对侯音所奏之事,自然是已经相信了大半。

  贾诩虽然早就料到,西州集团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但也实在没有想到,这个人竟然会是贾逵,而且他做掉梁昭的方式,竟然很可能是串通了张飞。但事已至此,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因为西州集团自梁琼和梁昭死后,已是分崩离析,无论董白能否再生育一男丁,也是凝聚不起来的了。

  于是,贾诩便转而替贾逵说起情来:“战阵之事,本就变幻莫测。此事虽有诸多巧合,但奈何骑都尉已然殉国,许多疑问,是再难解开。”

  “贾梁道名播西州,于西州生民之间,颇有声望,杨秋乃凉州大人,威震氐、羌豪帅。故而欲定雍凉,此二人必不可少。”

  梁祯知道,贾诩的这番话,是合情且合理的。因为,跟整个雍凉的安稳相比起来,区区梁昭之死的真相又算得上什么呢?毕竟,这治国可不能靠快意恩仇,而是要靠绝对的理性。否则,就是国灭身死。

  “子鱼等最近,屡次进谏,让祯早立储君,依文和兄之见,祯该听与否?”

  贾诩知道,梁祯的意思,是问他,究竟是现在就立梁茂为储君,还是再等等,等到董白真的生出一个儿子来,再立这个儿子为储君。因为,梁昭生前,实在太过优秀,他的死,又很是壮烈,故而大大增强了,梁祯对他。对他的母亲董白的好感。

  贾诩闻言,沉默良久,终不言语。

  梁祯觉得奇怪,便再次追问。贾诩见状,方才抬头道:“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