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金堂改革(六)



  好事就是终于要与宫里联手办作坊,坏事就是大宋经济困难出乎自己想像。

  宫里都准备一日两餐,其它的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与宫里打交道不得不小心,如果让宫里人认为自己有企图就麻烦了。

  虽然自己是一心一意是为了大宋,但是也不能让人误解。

  思考再三,赵平觉得自己出技术占六成,宫里出土地占四成。

  实际赵平还要分成半成,分别给谷婆婆与张银这两个中介。

  这其实对于宫里已经是躺着赚钱,土地哪里都是。

  但是这样也有好处,有了宫里这一身护身符,哪个还敢打作坊主意?

  听说赵平占六成,宫里占四成,而且没有任何条件,谢道清终于打消疑惑。

  想通之后,她在皇家园林划出四百亩土地,让赵平在这里办了花仙子、仙炉、仙炭、仙火柴、琼浆玉液、琉璃等。

  至于织布坊、酱油坊,赵平就不在这里办了。

  一个织布是京城专利,酱油坊则是皇家的专利,赵平不想触动。

  关键京城的织布坊占了大宋一半以上,赵平不希望看到大量类似作坊倒闭。

  民生,这是重中之重,赵平是为了造福天下,而不是搞垮天下。

  赵平与宫里联办的作坊很快见效,宫里不但当月扭转亏损,而且马上就出现稍稍的盈利。

  谢道清终于松了口气,没有料到这个赵平竟然没有消停。

  赵平,你就安安心心当你成都府的主簿,为何还要幺蛾子了出来?

  什么,赵平在金堂县搞小吏考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举人与进士也有考试,但是小吏也有考试,赵平这是做什么?

  真的让人头痛不已,谢道清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想来想去,谢道清让张银把赵平的试题拿来让她看看。

  虽然她对于科举是外行,但是宫里能人多的是。

  毕竟她现在与赵平已经搭线了,她可不想被赵平拖下水去。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赵平因为小吏考试事情越来越大。

  不但被学子举报,御史陈大方还弹骇赵平,要求把前十名的试卷全部查封,送到京城礼部。

  谢道清心里惊骇不已,还没有收到赵平的试卷,就发生这个事情。

  谢道清表面冷静喝茶,其实心里矛盾不已,一方面担心赵平出事影响作坊,另外一个希望赵平平安无事。

  特别是赵平通过书信,要调动京城关系,让她顿时有了上了赵平贼船的感觉。

  好在张银灵机一动,把起居郎牟子才抬出,让赵平手下去找这个老乡帮忙。

  虽然谢道清不能帮忙,但是心里还是担心不已,毕竟心里上已经把赵平当作子侄来看待。

  你赵平不能文武双全,才气冲天吗?

  这次就是对你真正考验,老身倒要看看你如何化解?

  谢道清一边喝茶,一边如此想到。

  临安不久之前一种传言,让临安人个个嘲笑不已。

  那些乡巴佬没有见过世面,竟然想用豆腐渣来修建高楼。

  用条石、青砖、巨木修建高楼乃是人人知道基础常识。

  没有料到,现在竟然有人想用豆腐渣来修建高楼?

  他们以为这是传说,是流言蜚语,不料传话之人诅咒发誓,如果有假宁愿天打雷劈。

  果然应了那一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格言,没有十天,整个京城都知道。

  不相信的人们来到现场,果然看见刘明全工头带领工匠在施工。

  刘明全满口的是川音,让京城的人哈哈大笑不已。

  果然就是外地的乡巴佬,看来没有见过世面,难道穷疯了,舍不得有条石、青砖、巨木,竟然想到用豆腐渣来修建高楼?

  满天星是京城的学子,刚刚通过举人考试。

  他在学堂及附近非常有名气,但是让他父母摇头,感到头痛。

  他有名的原因不是文名,而是书呆子气。

  他对为人处世一窍不通,极易相信别人,甚至有时把别人一句玩笑也当真。

  他有一个同窗叫成都,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是花钱进官学的。

  他的前程已经被商人老爹成龙早已安排好,在官学多认识朋友,为以后经商多一条路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