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七章 和而不同



        小东山的凉亭上,两道身影一动不动,对视着。

        一切仿佛都陷入沉寂一样。

        只有山风,在呼呼的吹。

        谢安似乎在等着郗超回答他这个简单的问题。

        郗超却好像已经想到了答案,又不想直接说出来。

        过了少许,谢安轻笑一声。

        大概是已经看穿了郗超的心思。

        郗超缓缓坐下,脸色阴沉如水。

        谢安应当是认为已经无法从郗超嘴中得到亲口承认,  所以索性自己说道:

        “若我们真的都是为了驱除胡尘,那么你我不应该坐在这里。余大概应该在京口吧,主持北伐。

        而汝应当在两淮吧,毕竟是大司马最信任的心腹,又有统军之才,不派来率领一路偏师成夹攻之势,  可惜了。

        至于大司马本人,  应当在许昌也说不定?多路齐出,  扫荡胡尘,成两代人之心愿。

        但很不幸,我们现在是枯坐东山,而不是坐在邺城的铜雀台上饮酒庆祝,为何?”

        言罢,谢安自失的一笑:

        “大概是因为我们都想的是台城之中的某个位置,而不是北伐。所以······嘉宾,这话说出来,可就不合适了。”

        郗超一时沉默,当谢安和他坦诚相待的时候,他的确反倒是不知道应该怎么接茬了。

        不过很快郗超就反应过来,坦诚相待就坦诚相待,既然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人的话,那开起条件来,就更不需要顾忌什么道义颜面了:

        “安石公所言在理,是余着相了。”

        “此战之后,想来朝堂上还会有余的位置,  也会有大司马的位置。”谢安徐徐说道,  “不管坐在哪个位置上,坐什么事,至少这出将入相的待遇是少不了的。

        人生几何,又如何能要求太多呢?

        先走到那一步,之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凭本事,岂不更有趣些?”

        谢安的意思已经表露得很清楚了,王谢世家将不会和之前那般坚定地反对桓温进入朝堂,但是也绝对不可能直接把整个朝堂都交给桓温。

        如今大家可以就一方重返朝堂、一方进入朝堂而携手,不过在未来,到底孰胜孰负,现在还不能定下来。

        不过方才谢安已经允诺了九锡之事,所以桓温还是会在未来的竞争之中占据很大优势的,至于之后如何把王谢世家排挤出朝堂或者化为己用,又如何把支持桓温的荆州世家引入朝堂,这些问题现在也只能暂时搁置。

        嗯,未来大概也很难达成妥协,只能继续在朝堂上针锋相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