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不信神佛



  谢道韫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氐人的内乱?”

  “苻坚,不会让我失望。”杜英如是回答。

  谢道韫伏在杜英的胸膛上,轻托香腮,好奇的问道:

  “氐人现在已经坐困长安,为何还要内乱?”

  杜英想了想,只好感慨道:“大概是因为他们也认为,自己在取代了别人坐在那个位置上之后,就能够做的比之前的人更好吧。

  而且······有些人已经渴望能坐在那个位置上太久了,所以现在也已经是最后的机会,如果能够把握住的话,当然想要争取。”

  “可是成功了,又如何?”

  “或许还有生机。”

  “会有么?”谢道韫顿时忍不住担忧的问道。

  氐人有生机,岂不是意味着王师进攻长安不顺利。

  “或许有,也或许没有。”杜英笑道。

  现在的历史,已经和杜英了解之中的截然不同。

  苻坚作为本来得到老天爷眷顾的一代枭雄,是不是还能够在这乱世之中寻觅到一条生路,杜英并不知道。

  不过只要可能的话,杜英不会给苻坚这个机会。

  这种放虎归山就有可能引起滚滚巨潮的人物,死了才最好。

  “杜郎也没有信心啊。”谢道韫品味出了杜英的意思。

  “世事总是造化弄人,所以余又如何能肯定的回答呢?”杜英无奈的说道,“世间诸事,唯有尽力而已。”

  谢道韫低低叹息一声:“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期望能够得到诸天神佛的保佑,期望能够通过祈祷得到祝福。”

  杜英不由得嗤笑一声:

  “神佛,余是不信的。既然仍有手有脚,为何不靠自己?”

  谢道韫的眼眸中泛出光彩。

  他的语气平淡,带着不屑。

  这不正是自己心目中的男儿应该有的样子么?

  或许真的有什么天注定,但是至少在此之前,人不服输。

  “这次江左派人前来,可能也会有高僧和道士随行,关中,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地方。”谢道韫提醒道,“到时候,这可能是杜郎必须要去面对的。”

  杜英点了点头,对此他早就有心理准备。

  佛教自西域而来,因此江南佛教当然期望通过关中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

  现在江左追捧的道家,其实就是曾经关中和汉中等地盛行的五斗米道,对于这些道家人来说,关中就相当于先辈崛起之地,是他们曾经的根基所在,自然不可能拱手让给别人。

  “除此之外,各家肯定会选派青年才俊北上,南渡各家里,出身关中的已经寥寥无几,因此最为积极的肯定是靠近关中的。”谢道韫接着补充,“比如太原王氏。若是能在关中占据一席之地,之后必然也能够影响到从关中出兵进攻何处的决策。

  每一个世家都想着能够尽快收复故土,都期望着能够祭奠祖坟,此所谓衣锦还乡也。”

  “此言不假,所以那位‘江东独步’会来?”杜英好奇问道。

  太原王氏现在就靠这位撑门面,如果像是谢道韫所说,那么这位肯定要来为太原王氏争取利益。

  若是大军之后的进攻方向定在河东,那么太原王氏将获得远比江左各家更早的荣归故里、联系乡民并且恢复元气的机会。

  而且这也可以让太原王氏从琅琊王氏的阴影中跳出来。

  甚至只要经营得好,太原王氏甚至可以在北方重新崛起,成为和王谢各家分庭抗礼的存在。

  “自然。”谢道韫轻声说道,“杜郎之名,历经此次大战,必然为天下所知。杜陵杜氏有如此可独当一面的年轻才俊,其余家族必然也会派出年轻人来和杜郎一较高下。

  王文度既为江东年轻一辈之首,再加上有促太原王氏崛起之意,必然不会推脱。”

  杜英点了点头,第一代江左名流,诸如刘惔、王濛之人,自己或许见识不到了,但是第二代江左风流人物,打照面是躲不过去的。

  而且杜英也没有打算躲。

  他也很想见识见识,这些生性喜爱悠游林下、依靠北方的动乱才勉强支撑住偌大王朝的江左人物,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几分本事。

  还是说都是后人往脸上贴金?

  谢道韫也看出了杜英的昂扬斗志,嘱咐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