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穷困潦倒-第2/7页



  “你奶奶是?”

  “他是很多年,被人从这里拐卖出去的孩子....”吕平安大概描述了一下,老太太当年经历。

  这下对他充满的敌意的村民不在,抱着敌视,反而目露惺惺相惜。

  “小伙子,不好意思,让你受到惊吓了,你也不要见怪,实不相瞒,我们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平时压根就不会有人来,偶尔来个把人也都是不怀好意的。”

  挺着老头的话,吕平安再次扫视了一圈人群,在联想到刚刚他进村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他的惊恐面相,突然间好像就明白了什么。

  是啊,一个外乡人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能干嘛,无非就是求财,而这个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村子,为一值钱的是什么。

  答案已经在明显不过了,孩子啊,他手上不就提着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么,吕平安目光闪动。

  解释清楚之后,老头热情的邀请吕平安前往他家做客,在交谈中吕平安得知这个老头是这个村子的村长,叫李书群。

  随着聊天内容的深入,吕平安慢慢也知道这个村子的基本情况。

  一个偏远穷苦的小村子,四五十户人家,平时村子里只有老人小孩和年纪偏大一点的妇女。

  青壮年基本都出去务工了,辛苦一年基本也就过年回来一趟,有的甚至二三年才回来一趟。

  ,村子里面也就在过年前后才会热闹一些,平时也是人烟稀少,村子里面也是前前两年才通上电。

  村上除了电灯泡外,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电视机,还是前两人负责给村里通电的工人,看着整个村子实在穷困潦倒,内心悸动,花了自己半拉月工资捐给村里的。

  这些对于城市的人来说普通到不能最普通的东西,可能平时都懒得看的电视机,成为村里的至宝。

  平时基本都是每天晚上6点放到八点,然后谁也不准动,剩下的可能就是逢年过节才会多放一会。

  老头越说越带劲,仿佛有道不完的苦楚,吕平安越听越入神,仿佛身临其境。

  他现在才明白一些用,最穷不过要饭,不死总能出头来安慰自己的话,在这里可能就是一个笑话。

  在这里最穷的,真就未必是要饭,这里的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进过医院。

  小病小灾全靠自己硬着头皮死扛,扛过去了万事皆休,抗不过去出了事情,才会被家人或者乡亲们,用粗糙的木头,制作成的担架抬上个40多分钟到达镇上。

  到达镇上以后,你才有机会坐上牛车或者拖拉机,在或者一天只发一趟车的大巴前往县城。

  运气好的,花上大半辈子的积蓄能熬过去,要是运气不好,摊上什么大病,往往就是买一些止疼的药,抬回家等死了。

  一辈子或许到死的时候,都不能分光一会,这里的一切都是落后的,穿不暖,吃不饱,经常被饿个半死,是这里的常态。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太太,和他说为什么在她被拐卖的年纪,她是有对家乡的记忆储备,却不敢说,不想回来的原因。

  越富越有钱的,越穷的人越哭,这是自古不变的定律,穷人辛勤劳累的一年,也许都没富人一年在银行存储积蓄的利息高。

  有钱人的财富只是一串数字,一个符号,但穷人的命苦,却是真真切切痛入骨髓的,能把七尺男儿逼到哭不出来,能把活人逼死逼疯。

  吕平安又大概的咨询了一下老村长,想有关于奶奶丁香的事情,老村长顿时面露苦涩,摇头表示自己不知。

  他和老太太年纪相仿,在他们那个年代,拐卖是猖獗的,被拐卖的孩子太多,被强抢的都有。

  加上村上姓丁的人家好几户,有因为穷怕了,也有因为孩子被拐卖的,在老村长青少年的时候,都搬离了这里,他的记忆很模糊,压根就记不住。

  对此吕平安倒也没有深究,这不是他的目的,如果能找到老太太的家人固然可喜,能帮衬的地方他一定会帮衬一把的。

  但这么多年不用刻意寻找,老太太注定不可能还活在人世间,她的姐妹也许还活着,但是能不能记得这个早早被人拐卖的姐妹真就两说。

  中午老村长热情的招待了这个算是一半的一半,算四分之一龙潭村人的吕平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