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来自逃跑计划的临时邀约(上)



  出了门的吕平安走到了孤儿院的食堂,看着里面忙碌摆着碗筷的中年妇女,叫了一声唐姨,走了上去帮忙,不一会摆好碗筷,打好饭菜,然后转头,上了食堂的二楼,刚一上楼,里面嬉戏打闹的声音戛然而止,七个男孩,十一个女孩回头看到吕平安一拥而上。

  “平安哥哥,平安哥,你回来了啊。”十八个孩子全部围了上来,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不过四岁。

  “哥,今天小虎扯我的头发,还要揍我。”

  “平安哥,那是她不听话。”

  “哥,阿桃,今天撕我了作业本。”

  “哥,今天奶奶没给我们发糖果。”

  “.....“

  一瞬间围上来的孩子们,叽叽喳喳,有投诉的,有告状的,有抱怨的,吕平安没有不耐烦,一一安慰好,然后带着他们下楼吃饭。

  晚饭过后,已经七点多钟,吕平安和唐姨带着孩子们去洗漱,年纪大的自己洗漱,给年纪小的洗洗刷刷,洗完后一个个送回自己的床位,盖好被子。

  然后吕平安去了院长奶奶的房间,拿来一个保温杯倒了一杯开水,放到了奶奶的床头,道了一声晚安奶奶,关掉了房间里面灯,带上房门。

  回到自己的房间,拿起放在上下铺上面的一个黑色的吉他箱,手提着向着孩子们的宿舍走去。

  走进宿舍拖了一张椅子,放到了宿舍中间,坐下打开箱子,掏出吉他轻轻的调试了下,看着被窝里一个个瞪大眼睛的孩子,清了清嗓子。

  “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

  “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

  “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

  “再画上一张床。”

  “画一个姑娘陪着我。”

  “再画个花边的被窝。”

  “画上灶炉与柴火。”

  “我们一起生来一起活。”

  微弱的灯光下,手指划过琴弦,声音不大的歌声,却格外的富有感情色彩,中气十足。

  “画一群鸟儿围着我。”

  “再画上绿岭和青坡。”

  “画上宁静与祥和。”

  “雨点儿在稻田上飘落。”

  “画上有你能用手触到的彩虹。”

  “画中有我决定不灭的星空。”

  “画上弯曲无尽平坦的小路。”

  “尽头的人家梦已入。”

  “画上母亲安详的姿势。”

  “还有橡皮能擦去的争执。”

  “画上四季都不愁的粮食。”

  他们一个个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不是谁手中的宝,能在这个一亩三分地上活着,吃的饱,穿的暖,对他们来说真的算是大幸。

  对这些早早遭遇人间不幸的孩子,他们更懂事和听话,不吵也不闹一个个安静的躺在被窝里,听着吕平安每天晚上给他们唱歌,做吕平安最忠实的听众,画面极其宁静祥和。

  伴随歌声,孩子们一个个进入睡梦中,吕平安装好吉他,上前一个个检查被子是否盖好,给偶尔露出被窝的小脚丫塞回去。

  然后熄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简单的洗漱下,躺倒在自己的被窝,闭上了眼睛。

  他带着上辈子的不堪的记忆活到这个地球无限相似的时空,重生在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身上。

  没有金手指,没有系统,到现在也没能混的风生水起。

  上辈子最大的娱乐放松项目就是影视和音乐,让他能牢牢记住歌词和影视画面,可是他不懂编曲和摄影,记得住歌词和一首完整的成品歌曲,完全是两码事情。

  嗯,而这中间最简单,最容易单人能完成的非一把吉他即可的民谣了。

  于是从熟悉和融入这个环境开始,他学起了吉他,一学就是十几年。

  第二日清晨,吕平安早早起床帮唐姨一起做好早餐,给孩子们起床洗漱吃早餐,忙完以后看了看时间已经八点多钟。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自己,出门在不远处的小超市买了瓶不好不坏的酒,提在手上往老师家里走去。

  老师叫唐义国,圈子里面多数人见到要称呼一声五哥的人,声名远扬,属于国内公认的吉他大手子。

  他是中国最早一批学习,并且玩明白吉他的少数人之一。

  八零年代初期开始学习吉他,天赋异禀,到八零年代中期进入瓶颈期,于是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进京求学,刻苦学习,平均每天练习吉他达到八小时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