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不怕贼偷怕惦记



    钱势毫说赵某一案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三点。

    第一,从小单位骗点儿小钱很难,而越是正规的大单位,越容易骗出大钱来。

    因为这些大单位没人想到有人会把歪主意、敢把歪主意、能把歪主意打倒他们这里来,况且又是天文数字般的巨额财产。

    正因为谁都觉得不可能,所以才会变得可能,化名赵某一的犯罪嫌疑人的成功得手,完全验证了这个道理。

    第二,嫌疑人是冒充大机关的工作人员,拿着冒充领导签字的假公函,去骗银行总行拨款,又让银行总行把拨款送到文化宫,交给了边区工委的“赵某一”同志。

    这一系列的行动牵涉到了多个单位,这中间就有了极大的利用空间,只要巧妙地穿针引线,一切都会天衣无缝。

    第三,嫌疑人始终是自己独自作案,没有同伙儿,完全避免了日后同伙儿案发从而牵连到了自己的可能性。这一点至关重要,所以钱势毫也始终是独自作案。

    第四,成也“赵某一”,败也“赵某一”,嫌疑人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不该用自己单位的稿纸伪造公函,不该留下自己的笔迹,不该留下自己的真容。

    所以钱势毫在策划作案的时候,就把这三点牢牢地印在了脑海里,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

    甚至加了第四点,那就是争取尽量少留下自己的声音,不但坚决不说方言,还要力争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掩饰自己的方言。

    审讯钱势毫的专案组成员再次感慨万分,这鲍局长总结出来的赵某一的弱点,竟然被钱势毫也完全总结出来了,甚至是继续扩大了总结成果。

    钱势毫说自己买了小录音机,多次在小叶同志的办公室伺机录音,终于录到了一段小叶同志联系稀有金属集团的电话录音。

    当时小叶同志打电话说的正是需要从集团调拨贵金属的事儿,钱势毫回家后经过剪辑转录后,得到了“秘密武器”。

    当集团的老黄打来电话,经过双方前期简短的寒暄后,钱势毫开始播放录音,不但完全让老黄彻底上当,还基本上完成了不留下自己声音的预定目标。

    此前钱势毫一直在等待时机,正好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接见了寺庙的僧侣,指示要拨款拨物修缮寺庙,电视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而某部经办贵金属调拨处室的人员正好出差在外地,更是为钱势毫实施惊天大骗局打开了方便之门。

    正巧,寺庙修缮工程指挥部前期申请调拨二十公斤稀有金属的事情,自己通过偷听、偷看的方式也已知晓,所以……

    钱势毫知道机会终于来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由于自己是勤杂工,可以自由出入某部的多个办公室,所以想方设法收集到了一些文件和公函的复印件,或是作废的函件纸张。然后照猫画虎,炮制出了发往稀有金属集团的公函和附件。

    当然了,伪造公函和附件除了伪造内容以外,关键是需要技术和设备支持,而自己早就看准了附近的一家打字复印店。

    这个店里有彩色打印机和彩色复印机,自己假装经常去复印东西,慢慢和店老板混熟了。没事儿也学着使用电脑和打印机、复印机这些设备,还偷偷地配了一把店门的钥匙。

    夜深人静之际,自己悄悄地潜入这家打字复印店,用店里的设备制作完成了假公函和假附件。

    钱势毫供述某部的公章也是自己利用偷来的一份作废文件,把文件上公章部分的纸片完整地剪了下来,再用刀片挂掉纸片上不多的打印字体,然后用彩色复印机复印出一个公章的印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