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四十八章 初谈火药



    黄志渠、程飞等人见李耀武来到新五堡,纷纷贺喜。

    众人见李耀武婚假期间提前赶来,如此高度重视筑堡事宜,自然也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也任劳任怨,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黄志渠、程飞陪同李耀武绕新五堡走了一圈。新四堡与新五堡一样,规划占地面积比原来各堡稍大一点圈,约三分之一。能提前完成主体工程,李耀武充分肯定了两人的功劳。

    黄志渠又汇报了新五堡的工程情况,以及明天率众前去新四堡的相关安排,李耀武均予以同意。

    此时天色已晚,黄志渠见李耀武有点心不在焉,觉得少年刚结婚思念妻子亦属正常,便朝看了看程飞准备先走,说道:“押衙,时候不早,黄某想先行告退了。”

    李耀武确实有些走神,却是想起了婚礼当天放爆竹的事情。火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后,却远强于国内,并作为了打开国门的利器,亦是造成近代华夏落后挨打的帮凶。

    华夏上下几千年,作为一个农耕民族,最擅长的就是筑城。李耀武也是一样,在灵州屯田,也是一路筑堡平推过去,感觉在胡地没有了堡垒,就没有了安全感。想象有朝一日能收复河套,亦是打算修筑城堡守卫。

    而城堡最大的克星便是火药,如果游牧民族一旦掌握了先进的火药技术,那就是农耕民族的噩梦。

    思虑再三,还是觉得发展火药,总是利大于弊。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能带动生产力的提高,并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至于游牧民族,难道没有了火药,人家就不入主中原了吗?

    可转念一想,自己根本就不懂怎么造火药,不由得自嘲自己真是想太多了。

    听到黄志渠提出要离开,便随口问道:“黄巡官、程指挥,你们是否了解火药?”

    “押衙,就是放爆竹用的火药吗?”程飞问道。

    “正是。”李耀武点了点头,满怀期待着答道。

    “相传火药起源于南北朝以来道家的炼丹师,他们为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炼丹时发现了火药。用火药制作的爆竹,主要用于过年、结婚等喜庆的日子热闹热闹。”程飞回答道。

    “哦?知道配方和怎么制作吗?”李耀武继续问道。

    程飞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但灵州城中制作爆竹的工匠肯定知道。”

    黄志渠说道:“押衙,天宝年间以来,火药流传的配方口诀为一硫二硝三木炭。”

    “那你们俩是否听说过将火药运用到战争中的故事?”李耀武点了点头又问道。

    黄志渠说道:“二十余年前,唐哀帝天祐年间(904年),吴王(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江西南昌)城,部将以火药摧毁城门,带领甲士突火先登入城。”

    历史上,江淮大军阀杨行密此举却是首次将火药应用于军事战场,具有开创性意义。

    李耀武压住心底惊喜,心想果是不能小觑古人,这五代十国时期还真是牛人辈出啊,说道:“黄巡官,你回衙门后,安排工曹,去联系相关匠人,可招为辅兵,手艺精湛的,还可以重用嘛。”

    黄志渠心想,李押衙对火药抱有如此大的兴趣,专门安排联系匠人的,除了棉花就是火药了。可棉籽易找,却知道硝石难寻,就算找到了相关火药的匠人,少量硝石,又能起什么作用。可不答应,明显不行,答应了做不好,也是麻烦。只得先打个埋伏,委婉说道:“回押衙的话,黄某回去便即刻安排。只怕工匠易找,但收集火药的原料硝石却是难寻。再说就爆竹那点威力,难以用于军事一途。要想速成,还得遣人前往江淮取经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