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把他打回原形-第2/3页



  李先生的矛盾之处就在于,一边躲着,一边还会在躲着的地方收徒传道。

  比如李叱自己,也比如唐匹敌,叶也许以后还会遇到谁也是如此。

  事实上,如果不是唐匹敌因为家事被牵连入狱的话,他一直都留在书院里,从李先生那学到的东西一定会更多。

  而以唐匹敌的天赋和能力,学到的越多,他的**就越高。

  所以李先生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

  这其实一直都是李叱想不明白的问题。

  李叱看向程无节道:“详细说说这个遏轲摩。”

  程无节点头:“好。”

  大概小半个时辰后,李叱从程无节口中,对这个叫遏轲摩的年轻人了解的差不多了。

  洞阁县的人,有很多都是当初幽山国少民的后代。

  程无节是,遏轲摩也是,而且若从根源上来论,两个人还是同族。

  这个民族,名为遏族。

  轲摩在遏族人的语言中,意思是领袖。

  程无节的祖上,曾是幽山国的将军,遏轲摩的祖上也是。

  不同的是,两个人在最关键时候做出的抉择不一样。

  程无节的祖上选择带着各族百姓逃离,能带走多少就带多少,能多带一个就绝对不会少带一个。

  而遏轲摩的祖上把他的妻儿托付给程无节祖上,他自己带着队伍死守都城,直至战死。

  程无节道:“从小我们两个就没少争论,当初的事,到底是我祖上错了,还是他祖上错了。”

  “他一直都觉得,既然从军为臣,就要遵守皇命,管他代价是什么。”

  “但他说,自己不想做他祖上那样的人,他要做一个制人之人,而不是受制之人。”

  程无节道:“那天,遏轲摩问轩辕先生说,先生选择我,传我本事,是因为觉得我将来能成大事吗?”

  “轩辕先生说是,说他选择的人,必然是可成大事之人,所以遏轲摩就觉得,自己将来一定会成为人上人。”

  程无节叹道:“轩辕先生离开之后不久,他也离开了洞阁县,不知道为什么会到了这。”

  程无节和遏轲摩他们两个人还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接受和不接受。

  程无节的祖上与中原人通婚,习惯了中原人的生活方式,也改成了中原姓氏。

  遏轲摩的祖上当时也改为中原姓氏,但他自己又把名字改成了遏族的名字。

  李叱问柳戈:“打过几次了?”

  柳戈回答道:“殿下,与敌军交手一共七次,但这七次都是一触即回,敌我皆没有发力。”

  “属下看的出来,那些贼兵和以前遇到的乱匪不一样,进退有据,阵法严,每次我若要攻,他必会有后手等着。”

  李叱嗯了一声:“进城,到高处去看看敌军的大营。”

  与此同时,南平江南岸。

  持续太久的厮杀,已经几乎耗尽了双方的锐气。

  罗将军四面合围之后,便不再猛攻,按照罗境的要求死死堵住,要耗尽武亲王的粮草。

  县城,城墙上。

  武亲王举着千里眼看向外边,多日以来,嘴角上终于有了一些笑意。

  他指向西北方向:“你们看那边。”

  所有手下都举起千里眼往西北方向看。

  “那边的贼兵营地,旗子上的字是关,应该就是罗境帐下的先锋将军关飞成。”

  武亲王道:“他最先渡河,他的队受创最重,南平江岸边一战,我们杀敌两万余,都是他的兵。”

  “后来的第二战,我们杀的也有不少是他的兵,五万人,如今最多也就是还剩下一万人。”

  武亲王笑道:“所以这支队伍,是士气最疲的队伍,他们已经打累了,怕了,不想也不敢再打。”

  手下将军说道:“属下看,他们营地中军纪散漫,士兵们随地而坐,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将兵器随身携带。”

  武亲王点了点头:“罗境,确实不是什么帅才。”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心情好了许多。

  因为他很清楚,他一步一步的引诱着罗境打到现在,罗境已经彻底钻进他的口袋里了。

  “罗境为了防备我们有从京州方向来的援兵,所以他亲自带着队伍拦截在县城以南。”

  武亲王道:“你们看看,前前后后拖了一个多月,罗境留在北边的那些部下,心已经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