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准备改革



  “君上,各位同僚,此次战争耗时近三个月,耗费粮草三百多万斤,炮弹消耗十五万枚以上,运输马车来回两千多架次,押送青壮战俘十多万名……”

  杨仁对于战争期间的运输、后勤保障做了一个详细的说明,特别是粮食的消耗还是一如既往的大。

  只要有战争,对于粮草的消耗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刚性支出,杨松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努力发展。

  接着李诫也汇报了一下武器弹药生产的情况:“君上,武器弹药生产一直持续中,普通武器月产上千件,皮甲、铠甲三百套,重甲十套,火炮十门。”

  “储存的武器装备能否满足组建一个新的步兵旅?”杨松深感夏国现在的兵力还不够,起了扩军的心思。

  “回君上,还不够!”李诫拱手回答了杨松的问题,接着解释道:“主要是火炮的数量还不足以满足一个步兵旅的需求,更何况以现有的技术攻城火炮还不能制造的出来。”

  杨松明白了,还是因为夏国生产力的不足造成的,幸好系统奖励了五千人才。

  据统计,除了占大头的一千五百名中高级教师外,其他的大多都是各行业的各类工程师,另外还有一百多名各级军官。

  加上霍去病、刘琦这两名明显是系统为他准备的将领,这明摆着是要进行扩军的,系统都在告诉他,夏国的军队不够用啦——这也是他想要重新扩充一个旅的原因所在。

  现在人才是有了,可是夏国的生产力却又拖了扩军后腿。

  杨松在心中叹了口气,心道只能退一步了,步兵旅组建不了,那就组建一个守卫旅出来。

  突然,他想起系统对霍去病这位军事天才的简介,好像非常善于运动战、歼灭战,而且杨忠刚才的汇报中提到马场内还有五千多匹可用的战马。

  杨松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但现在不急,等会儿与李靖商议一下再说。

  他看着汇报完毕的众臣,提出下一个议题道:“孤深感夏国体制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决心改变这个弊病,诸位有什么建议的,尽可畅所欲言!”

  随着杨松的话音落下,议政殿内的众多大臣相互看了看,没有人发言,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杨松这个君上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出来。

  杨松看着不发一言的众臣,皱了邹眉头,不知众臣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全都闭口不言。

  他正要点名呢,就看到杨忠在站了起来,对他拱手道:“臣斗胆,敢问君上想要建立何种体制?”

  杨忠也不怕,他是最早跟着杨松的人,多少也知道一些杨松的性格,而且他还正因为这个原因让他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能力高低。

  听完杨忠的谏言,他才反应过来,他还没有拿出一个大纲呢,众多大臣又怎么好建议。

  而且这个体制的问题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想出来的,他还必须要给大家一些考虑的时间。

  于是杨松道:“那孤就先提一个大纲出来,你们回去以后慢慢想,等明年大朝会时再议!”

  接着也不管会议上的众人是什么反应,对众臣讲解了一遍他早已想了很久的大纲:

  “首先,军民所用、所属必须分离。”

  “其次,各部门升级为厅,完善各部门的职能。”

  “再其次,官员升迁调降等也要有个章程。”

  “最后,权力分配必须详细且有效,不能太集中,也不能太过分散!”

  说实话,这些要求在杨松他自己看来都是一个超级大的难题。

  真不是他在为难这些做臣下的,而是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办法,他只是一个人,能想到这些他自觉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为此,他都让这些大臣没有了一个好年可过,全都去想杨松这个君上提的难题,要是在下次的朝会上没有一点见地,那可就变成了欺君!

  等这个提议完成后,杨松又提议道:“这次战争以后,孤发现夏国现有国土可谓是非常广阔,但人口有限,不利于开发使用这些土地,让很多土地白白荒废,诸位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土地的荒废大多都是临海盆地的原有土地,天堑关以南的土地还好说,是开荒一点就利用一点,没有可以荒废的余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