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七 马王堆墓-第2/2页
在这里出土的一号汉墓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活动,软结缔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不同于木乃伊,也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女尸出土时,浸泡在约80公升的无色透明棺液之中(出土不久变成棕黄色)。关于这种液体是不是防腐剂,这些液体的真实成分来源仍旧是未解之谜。
1973年9月,国务院批文准许继续发掘马王堆二号墓和三号墓。11月18日,二、三号墓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了。12月14日,三号墓首先清理完毕,其中出土的大量帛书是此墓中最有价值的文物。此墓中的三层棺都已开裂,覆盖包裹尸体的衣衾严重腐朽,尸体仅存骨骸。1974年1月13日,二号墓发掘结束。发掘结果表明,二号墓在唐代就已被盗,后又经多次盗掘,破坏极为严重,棺椁倒塌,大量文物被毁,墓主人的遗骸散乱不堪。在这种情况下考古工作者还是从墓室泥土中筛出了3枚印章,上面分别刻有“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苍”字样,。玉质印章上以篆体阴文刻有“利苍”二字,为利苍私印;另外2枚为铜质官印,鎏金、龟钮,分别刻着“轪侯之印”和“长沙丞相”的篆体阴文。
三号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和两卷医简,均出自3号墓东边箱的长方形漆盒中。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出土时都已严重破损,经整理,共有28件,12余万字。其中除《周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内容涉及思想、军事、天文、医学、地理等各领域,此外还有两幅古地图。
“问题就出在这两幅古地图上,当中一份可以看的出是荆楚、湘南、湘西以及长江流域上千平方公里的地图,很多城市、古官道、山脉都和现如今的资料和地点一一吻合。而另外一份地图上则不再是平面地图,经过专家分析更像是一个立体的图形,图中有很多奇兽、还有身穿服装的猿猴等,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副描写《山海经》的图录,所画的景象是应该是《山海经·大荒东经》的内容。刚刚我看到闪光弹中暴露的两个身穿服甲的白毛生物,脑中就突然想到了曾经在研究室见到的那份地图的拓印本。”
唐浩宇虽然身材看起来格外的健硕,又是一名力量型进化者,可末世前却是确确实实的潭州文物局的研究员,他的这番话还是很有信服力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