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 长弓待射
既然决定留下和这里的战士一同解决天空中的捕食者,那就立刻开始着手准备。
赵兴华明白自己在这里唯一比众人强的地方就是和丧尸群战时那种可以捕捉高速物体运动轨迹的动态视觉。
所谓的动态视觉,就是眼睛在观察快速移动目标时,捕获影像、分解、感知移动目标影像的能力。包括“瞬间视力”和“景深视力”,譬如末世前从事搏击运动和棒球运动的运动员、还有飞机驾驶员等,都有专门的针对训练。
譬如在格斗比赛时,瞬间视力可以帮助运动员快速的捕捉到对手的出拳、踢腿、假动作、瞬间的空挡等,都可以快速的反应,做出瞬间判断。还有优秀的棒球运动员,可以看到高速挥动的棒球棒上的品牌字母,也可以捕捉到迎面棒球的旋转方向和移动变化。
而景深视力就是空间距离感。这两种能力伴随着通过动态视觉捕捉影像和短时间内大脑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机体的相应的反应过程。
普通人在看到物体高速移动时往往会产生残象,原因是图像在人类的视网膜停留时间只有0.1秒,也就是说人的视力是0.1秒每帧,也就是说物体速度快于动态视力的限界就无法捕捉,其中脑反应速度是决定性的关键,也就是说只要图像在视网膜停留的时间越短,就能捕捉越快的物体。
一般情况下进入这种状态都是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眼中的世界就会放慢、如同电影中的慢镜头效果那般,当眼前的景象越慢,大脑的运转速度就要越快,时间的放慢其实就是大脑高速分析计算的结果,进入这种状态时间过长或者过于频繁,大脑会就很快的疲劳,甚至产生头疼,是一种非身体劳累的疼痛。
赵兴华从前的击剑运动就已经有掌握这种瞬间视觉的能力,只是那时进入这种状态的时间非常短,眼中物体方面的速度也是有限,在随着身体的进化加强,这种能力也得到了强化。而猎隼对于其他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速度,其他人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很难捕捉到猎隼每次在空中高速变化的轨迹,加上两者空间距离的关系,无法打好提前量,不能将子弹发射到猎隼即将出现的位置。
这里顺便说一下关于高射机枪和高射炮射击飞机的操作,高射炮不是用炮弹直瞄射击飞机,而是多门炮组成一个个炮阵地,多个炮阵地组成炮群,由雷达或其他射击指挥方式,在飞机预定的航线前方射出炮弹,等炮弹达到所标定的时间或高度爆炸后形成密集的破片去破坏飞机。
不过以目前的状态,多管高射炮系统配备的雷达或光电火控系统无法使用,人工手动控制高射炮如果不能准确的打好时间差和提前当量,那就是大炮打蚊子一样,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便真的打到,也是守株待兔一样的道理,瞎猫撞上了死老鼠,只能说那只猎隼太过倒霉,可惜这种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
高射机枪也是同理,在和飞机有一两千米的距离上,子弹到达目移动的标物体需要一两秒的飞行时间,而这段时间里,目标物体仍然继续高速的移动,瞄准打是无法打到的。仍需要打提前量的时间差,用高速发射的弹链封锁飞机前进的路线。不过现代战争中,飞机已经很少俯冲到2000米以下的子弹有效射程之内,而且以机身的装甲,高射机枪在远距离的情况下恐怕连机档玻璃都无法破开,一般只是起到威慑的作用。
在1979年的南疆战事当中,越南人将我国志愿的高射机枪平放射击,算是第一个将该种武器对人使用。高机的射程比步枪和轻机枪的射程远太多,常常让没有装备火炮的轻步兵无可奈何。它的弹丸威力巨大,一般的碉堡都挡不住。最后高射武器反而变成了地面作战的利器,直到我军随后调来大量的高射机枪才将局势扭转。
这个潘多拉魔盒一打开,所有的游击队都跟着学。1987年利比亚和乍得打了一仗。沙漠里的乍得士兵把苏制“德什卡”高射机枪装在丰田皮卡上平射,打了就跑,居然用这一招把卡扎菲装备精良的坦克部队打得落花流水。这场战争由此赢得了“丰田战争”的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