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亲事黄了



  族人们并不知道,当初元令辰找上宋冰人,提的要求便是那人进门,需得是善待家中三个孩子的。

  那人既然是宋冰人的亲戚,自然早得了叮嘱,不论心里如何想,对待孩子,也是不得不尽心的。

  “虽是如此,可这般急着攀高枝,吃相着实难看了些。人家嫡亲的兄弟都不曾如此的。”

  “那几家也不曾有适龄的女儿啊……”

  元令辰的三伯四伯,都是有女儿的,只不过年岁尚小,比元令辰还要年幼。

  倒不是没人起意与他们家定娃娃亲,可元韧之和元致之也不是那等傻的。

  弟弟做了国公,总归不会亏待了侄子,他们两家的儿子也不是扶不起的人,若能得了提携,总好过在地里刨食。

  而自家有了前程,还怕女儿嫁不出去吗?

  何必那么早就将自家孩子的终身许出去,怕只怕得不到好处,还闹得兄弟离心,这才是得不偿失。

  就在族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自村口缓缓进来两辆马车。

  那车夫看到有族人聚集在路口,还扯着嗓门问了去元易之家的路。

  族人们互相看看,交换了神色,便有人给他们指了路。

  待马车过去,便又再次议论开了。

  “果然是来相看的。”

  “听闻那等高门大户素来讲究,即便要相看,也是寻个名目,由两家长辈带去,装作偶遇般远远看上一眼,瞧着他们这般大张旗鼓,其实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吧。”

  “农户人家倒没那么多讲究,只听闻那些大家族素来看中孩子名声。”

  “要我看,这般巴巴地上门,保不准是为了谁呢。”

  “听闻宝珠婚期将近,珉之他们明日就回京了。”

  “难怪要这般急哄哄地上门。”

  族人们看法,县令夫人自然不知,此时的她已在元易之家的院门口下了马车。

  元易之带着宋氏与一双儿女迎了出来。

  他其实并不情愿,只熬不过妻女的劝说,只好应了下来。

  可真正看到马车停到自己面前时,面上的忐忑惶恐还掩都掩不住,再看到闵县令也亲自来了,更不是脚一软险些跪倒在地上。

  他其实并不知道,闵县令本也是寒门出身。

  梁朝本就是世家把持着朝堂,虽也有进士科明经科供寒门子弟入仕,但真正要往上爬,还是得靠家族势力。

  如今梁朝虽已覆灭,可世家的影响仍然存在,闵县令只是前朝降臣,本身便比不上圣人自北地带来的属臣。

  自己又是寒门出身,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他也不得不做出那等汲汲营营之举。

  可惜的是,他名下也只有一个未成亲的幼子,在年岁上堪堪与元易之的次女配得上,若不然,他也不至于找上这家被断了亲的。

  闵县令心里不是不遗憾,只也没法子,面对元易之还不得不以礼相待。

  两家人各怀心思地寒暄了一番,元令芨已偷眼看向了县令身后那个有些瘦弱的少年。

  以元令芨的眼光看,这少年容色算是上佳的,除了面色有些青白,倒无不妥之色。

  可他的表情,却称不上好,想来是看不起他们这个破败的家吧。

  元令芨有些黯然地垂下头,可心里那股子冒出来的野心却如野草般疯长起来。

  闵顾行的确很不喜元令芨,一方面也是觉得他是县令之子,娶一个农女,失了面子,日后在亲友那里难免抬不起头。

  但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元令芨那个毫不掩饰的眼神。

  也许在她自己看来,已经十分隐晦,可看在闵顾行眼里,便是野心勃勃,昭然若揭。

  因此对着元令芨,更多了几分不喜,倒是元令芨身后那个稍小一些的女子,一双明亮的眸子极讨人喜欢。

  可他心里也清楚,自己爹娘此行真正的目的。

  便将心底那抹悸动受了,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也不在意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直到了最后,听到他爹小心地试探:“听闻卫国公于前日回乡了,我等欲要拜见,不知是否方便。”

  这官场之中也是有规矩的,他们既然到了卫国公眼皮子底下,也没有不上门拜见的理,人见不见他们又要另说,但他们作为下官,却不能失了礼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