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三忍皆传驱六兽 四岳何言属八荒(下)-第2/3页



  庆云则是举头望了个正着,只看得是面红心跳,热血沸腾。

  如此正宗的西宗剑意,似乎还在穷奇马喆先之上!

  这名蜀山尼究竟是什么来头?!

  阿吉想要发剑,但瞧见对方剑光来势汹汹,只得皱了皱眉,向后退了一步。

  蜀山尼一剑得理,便不饶人,下落之后,借势前冲,

  再发剑,阿吉再退。

  又发剑,阿吉又退。

  蜀山尼一连劈出一十三剑,阿吉也一连退了一十三步,几乎就要退到了方舟边缘。

  可是他虽然一直在退,步伐却十分稳定,

  他在等待蜀山尼借助的势能全部耗完。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蜀山尼一发剑,阿吉便知来了劲敌,他没有必胜的把握。

  尤其是对方借了高差,这个时候自己胜算更小。

  高手之所以高,就是因为善于审时度势,不逞匹夫之勇。

  所以阿吉退,一直等待着对方将借来的力道耗尽。

  借力,固然能增势,但借来的终究要还。

  在外力外势散去的时候,终究需要微小的调整,无论这个调整被控制得多么自然,在阿吉,蜀山尼这个级数的高手面前,统一被称为破绽。

  十三剑,蜀山尼力竭,阿吉出手!

  他一出手,也是十三剑,一气呵成。

  蜀山尼自知外力方去,自力新生,是最虚弱的当口,也不敢托大直接去接阿吉的剑。

  于是她也退,

  一退,便是十三步。

  一进一退,又回到了阿吉本来的位置。

  “你!好剑法!”

  打了这么久,阿吉还是第一次开口。

  他似乎不善言辞,惜字如金,但字字真诚。

  蜀山尼的汉语也非常生涩,但她读得懂对方的真诚,而自己也真诚地欣赏着眼前这名少年,

  “你!也很好!”

  “再打过!”

  “请!”

  蜀山尼手中弧形剑上下翻飞,阿吉的乌鞘古剑诡如灵蛇,恰斗了个半斤八两。

  庆云斩开人浪,看见这种等级的较量,当时便生了奇怪的心思:

  我也要加入这种级别的战团!

  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想法?

  熊与虎斗,若猫想卷入其中,不但不会对任何一方有所助益,反而会为自己引来血光之灾。

  眼下是刺驾救驾,不是江湖争斗,庆云插手二人战团固然不虞有道义上的欠缺。

  只是……

  这种想法是不是有一些不自量力?

  》》》》》敲黑板时间的豢兽能力。同时我们也讲了许多道家障眼法,这些东西当时许多道家大能都会玩,比如龙套寄再兴,比如祖暅之,比如神神秘秘的抱大僓……看过前文提到的三大忍法秘传书中最富盛名的就可以知道,什么忍术嘛……在我茅山宗面前就是弟弟。

  四岳,上古共工之孙,据说子孙化为当今四夷。四岳何言属八荒,就是说与华夏临近的这些所谓夷狄蛮胡,其实上古都是同源,怎么就能说人家是蛮荒野人呢?比如剑浮沙国?四岳,在书的后段还会提到。剑浮沙国,过两节再讲。今天我们先来说说黄帝六兽。

  黄帝战蚩尤御六兽,曰熊,曰罴,曰貔,曰貅,曰,曰虎。熊虎也还罢了,其他都是些什么东西?

  罴,既灰熊,这个一般来讲争议比较少,因为现在这个汉字其实仍然在使用的。

  貔貅,这个争议就大了。有人说貔貅是龙子,话是不错,但龙子传说显然和黄帝之战的传说没有关系。有人说貔貅是蚩尤的坐骑,这出自网络小说的梗。又有人说貔貅是熊猫,这个只讲对了一半,因为貔和貅是两种动物。貔是白罴,也就是熊猫,古代熊猫确实有白罴这种称呼的。但是硬扯着貅也是熊猫,那就不大对了,在黄帝六兽中,貔和貅明显是分开的。但熊罴并提,貔貅并提,说明貔与貅也应该是相近物种。以休构字,这种动物可能平时比较懒,很有可能就是今日的懒熊。懒熊,最大的产地在天竺,扁嘴,喜食虫,蜜,虽然平时比较懒,但关键时刻身手却是熊孩子里最灵活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是什么东西。对于,其实古人也搞不清,所以记录相对矛盾。我们只能抓主要的,文化原生的证据来分析其本源。最古老的证据认为獌似貍,也就是今日的貉,属犬科。认为,獌似貍,狼属。认为今虎也,大如狗,文如貍。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关于的记载都是有猫科花纹的某种似犬动物。而到了东汉,逐渐传为虎属。估计是受到了熊罴,貔貅,虎,六兽断字并称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