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八百八十八章 信誉略差礼品添(第二更)



        “说呀!我等饿肚子呢!”

        苏颋看着李易,你不说,咱们没心思吃饭。

        “信誉问题,百姓不信任银行,李家庄子出面作保,我在报纸上说说,百姓自然愿意存。”

        李易先说个办法,他不会采取的那种。

        朝廷应该有朝廷自己的信誉,李家庄子不能总陪在旁边。

        大唐纸币能用,百姓家中一般都有李家庄子的兑换券,留着,只要有其他的钱,就不花这个。

        朝廷回收的效果很差,百姓不给,商人交税也不交兑换券。

        甚至有时商人钱不够,他们把兑换券抵押给别人,跟别人说好,用完钱给一点利息,再把兑换券给我。

        百姓认为某一天朝廷出问题,纸币不好用时,李家庄子的兑换券依旧如初。

        “哎~~”大臣们默契叹气,信誉啊!这便是李易在大唐的影响力。

        “还有一种方式为折实储蓄,即,以多种生活必须品……”

        李易讲起来最初国家银行怎么做的,百姓不存钱,只好采取另一种方式,算商品价格,给出一个平均定量值,用这个来挂钩货币值。

        “采用这个办法?”姚崇似乎动心了。

        “不,只是一个策略而已,大唐用不着。这些年百姓能感受到大唐的物价情况。

        先在报纸上说一下,大唐银行系统由李家庄子提供,安全可靠。

        另外存款给东西,比如说……鸡蛋?不行,鸡蛋不行,京兆府和河南府的鸡蛋都往外送。

        给肥皂、煤油、雪花膏、蜡烛、胭脂等东西,存的多给的多。

        活期的给存款钱的百分之零点五,定期的按照年限不同,给不同比例的物品。

        煤油灯、暖水瓶、自行车,收音机和电视机不给,没有那么多。

        而且给了自行车就麻烦了,原来一千缗一辆,现在一百缗一辆。

        最开始买自行车的除了可以坏了就换新的,别的好处没了能行吗?

        一套东西全有,当时拿票的,才有资格购买新东西。”

        李易给出第三种方法,存款给礼品,包括超市的购物券一并加入进去。

        大家听着,觉得有道理。

        “买东西的钱谁出?”毕构又问一句。

        “当然是银行出,又不是我李家庄子的银行。”

        李易诧异地看毕构,老毕你是不是不会算账?

        我能用庄子的钱补贴银行?那会乱的。

        “老夫的意思是,买东西要从你庄子买,百姓存款,利国利民,朝廷不收你卖东西的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