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坏水



  金山县县委会议室。

  郑宏与李达康以及澧泉酒厂的李有财坐在会议室中,会议室的圆桌上,摆放的并不是会议的相关文件,而是用高档礼盒精装的澧泉白酒。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郑宏没有直接将酒带到李达康的办公室,而是选择在这会议室中进行商谈。

  李达康瞅了一眼会议桌上对酒的美酒,开口说道:“郑宏同志,你这是又要跟我唱哪出啊?”

  这次不用郑宏亲自来回到李达康的问题,坐在一旁的李有财主动起身回答道:“达康书记,不用麻烦郑县长了,我来跟您解释一下……”

  那日在郑宏的办公室中,郑宏的谆谆教导仿佛醍醐灌顶一般,彻底将李有财的任督二脉给打通了,他彻底想明白为什么曾经畅销的澧泉白酒在自己的手上竟然濒临破产清算的地步。

  澧泉酒厂的定位有问题,李有财和厂里以及县里的领导,他们的经营思路还是老一套,打着惠民的原则,将白酒的价格定得很低。用来装酒的竟然只是普通的玻璃瓶子,连个商标什么的都没有,主要还以散装为主。

  按理说这种物美价廉的东西应该很受欢迎,可是现在白酒的消费主力可不是农民,金山县现在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哪来的闲钱去买酒。

  而喝的起酒的城市居民及某些单位,他们又看不起这种廉价的白酒,特别是有报销途径的,茅台与五粮液才是他们的首选。喝这种便宜的澧泉白酒,只会让人家感觉丢面子。

  除此之外,澧泉酒厂在规划上也有很大的问题,不对,应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宣传,他们还是在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那一套,只盘踞在金山县这一亩三分地上,根本没有拓展市场的概念。

  郑宏仔细调查过,无论是市里还是整个汉东省,根本就没有几家本地的酿酒厂,日后汉东本地的知名品牌汉东特曲,此时还仅仅只是临市的小酒厂,虽然规模比澧泉酒厂大,但是味道上却差远了,这么大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郑宏怎么能够错过呢。

  郑宏给李有财制定了三条发展战略以及十二条经营规划,目的只有一个,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澧泉酒厂发展成为汉东省最大的酒厂,彻底取代汉东特曲在汉东的地位。

  “……,达康书记,这是我们按照郑县长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的白酒,这红色的包装叫华夏红,广告语是如果世界上存在奇迹,那就一定是华夏红……”

  作为设计师出身的郑宏,自然不会在包装上糊弄事,他给了李有财四种标准,分别是最优等的华夏红,售价1888元,第二等的叫梦之蓝,主打中国梦主题,售价888元,第三标准叫澧泉佳酿,这是主打产品,售价88元,最后是散装的,用透明塑料童装的,一桶188元,量大管饱。

  这四种产品,一等和二等是给那些大老板和有报销途径的人喝的,毕竟他们不差钱,要的是面子。

  三等作为主打产品,主要客户就是那些没什么大钱,却由很好面子的小市民,面子可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可要重点关注。

  最后的桶装酒则是给那些买不起高档酒的人用的,虽然农民手里没什么钱,但是挤挤还是能够榨出二两油的。

  看着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李有财,他知道这一切都是郑宏的主意,不然为什么之前就没有这些呢。东方红,中国梦,惠民生,将有每一种酒,都与政治理论相结合,这让李达康再次为郑宏那身后的理论功底所惊叹。

  同时他也为郑宏的野心而震惊,将澧泉酒厂发展成为整个汉东省酒业文化的象征,这是李达康无法想象的,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仅仅是自己分管的一个小项目,他就有这样大的野心,那在仕途上,他的野心又有多大呢,李达康陷入沉思。

  待李有财将所有的规划全部都讲完之后,李达康仍旧在那沉思,并没有任何的反应,这让李有财有些手足无措了,他将求助的目光望向郑宏。

  “达康书记,您对李厂长的发展规划,还有什么建议吗?”

  郑宏的话语惊醒了沉思中的李达康,李达康知道自己有些失态了,但是他很快就调整过来,然后摆正姿态开口说道:“有财同志,你的发展规划我考虑了一下,不得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