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萧泽的决断
“小人不知萧侯爷来此,请恕小人未曾远迎之罪。”那官兵见是萧侯,吓得赶紧下跪,周围的百姓也齐刷刷地跪了一地,只剩魏凛与徐潇潇直直地站着。
“潇潇姑娘,没想到西商的礼节如此之大,在路上见到个官员都要行此大礼。”魏凛见周围都没有人站着了,悄悄地与徐潇潇耳语道。
“按理来说,西商是最不重视礼治的国家,或许是萧侯极具威望,所以才如此受人尊敬吧……”徐潇潇见此场景也有些惊异,只能凭常识作出推测。
“众位百姓何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这镇岳侯萧泽缓步下轿,扶起身边的百姓,又转身看向魏凛:“原来刚刚为民做主的侠客是魏公子,言语之中所透露的爱国爱民之气,令本侯钦佩,在此见礼了。”
那跪在地上的官兵见镇岳侯萧泽主动向这个公子行礼,吓得瑟瑟发抖,磕头如捣蒜:“是小人眼拙,是小人眼拙……”
魏公子瞥了一眼那个官兵,又向萧侯行礼道:“在下只是愤慨官吏恶行,萧侯爷为何会在此?”
“本侯听说了城外的陈家村正在闹饥荒,正想出城体察灾情,就撞见了公子,实乃有幸。”那萧侯捋了一下胡子,继续问道:“魏公子可知这灾情?”
“萧侯爷。”魏凛指了指怀中抱着孩子的那个老人:“这位老人家就是陈家村的村长,问他应该能够知道实际情况。我和徐姑娘在到这锦城前曾路过一个村子,受过村民陈大超一家的接待,确实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根据这方向和姓氏判断,想必那就是陈家村。”
“既然有人证,魏公子也亲眼所见,那陈家村的灾情问这老人家应该也足以知晓。”萧侯沉吟了一会,又厉声斥问这官吏:“既然卢家村等几个村庄联合募捐了几百石粮食,为何不发放?”
那官兵只顾着磕头,一句话也不敢说。
“既然如此,诸位百姓请先去锦城府衙首告,让知府大人把这刁顽之徒押入大牢。魏公子、徐姑娘,还有这位老人家,劳烦三位到我府上走一遭,查明事情原委。魏公子,本侯知道你二人急着赶路,但仍旧希望二位能留下来帮助查清此案,还百姓们一个公道。”
“替天行道,为民做主,本就是我们分内之事。我与徐姑娘虽然受紫微阁派遣,去北齐效力,但为天下苍生服务,也是份内之事。”
“既然魏公子如此心系百姓,且随本侯到府,听一听这老人家的言语。”
魏凛与徐潇潇跟随萧侯的轿子又一路回到了萧侯的府邸。路上徐潇潇对魏凛耳语道:
“魏凛,我们要是牵涉其中,恐怕是要在这西商国耽搁十天半个月,虽说也并不急于赶到北齐,可既然萧侯知道了这件事,百姓又信服他,为何不直接他自己管,却又叫上我们呢?”
“百姓都跪他,未必是信服,也有可能是恐惧。按常理来说,知府衙门抓人,需要首告人击鼓,知府知道原委后,才考虑是否抓人上堂对证。可萧侯刚刚的做法,相当于远程命令知府将那官兵押入大牢。虽说那官兵可恨,萧侯也看似铁腕手段,可这毕竟不符合规定。即便刚刚萧侯不让我们参与此案,我也必定要求全程旁观。为官者不合规定,全凭自身所见所闻行事,说到底,我并不放心。”
“既然如此,你就趁此机会在锦城把右手的伤养好了,等此案结束后,我们再行北上。”
“徐姑娘去北齐也没有急事吧?”
“我有何事,去北齐接受个封赏,做个小官,其实也挺无趣的。我不像你,想救所有人,我只想救我能救的人而已。”
“既如此,我们就等着这桩案件完结再出发吧。”
魏凛与徐潇潇随着萧侯的轿子回到了萧府,那萧侯连同魏徐二人在正厅坐定,那老人家将孩子交于萧府的管家,到厅上又颤颤巍巍地要给萧侯下跪。
“老人家,请坐,今天本侯只是来向你了解一些情况的,不必紧张。”
那老人缓缓地坐到椅子上,低着头:“我叫陈三,是这锦城以北陈家村的村长。今年村子里遭灾,粮食颗粒无收。多亏我大商皇帝体恤民情,免除了我们一村的税务。按道理,义仓应该发放给我们足以支撑一季的粮食,可这次只发放了三天的口粮。我们村的百姓去问那负责管义仓的巡查使高安大人,可高大人却说这锦城义仓无粮。我们没法子,只能向别的村子借。今年卢家村那块大丰收,愿意捐给我们几百石粮食应急。由于运输不便,他们统一交给了义仓运输,可这义仓却扣下了这批粮食,说是手续问题,需要我们再缓几日。我们已经等了足足两个星期,都没有等到,村子里已经开始有人饿死了。萧侯爷,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说罢,那老人又对着萧侯拜了下去,不停地流着眼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