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为往圣继绝学



  凌晨四点,洛阳城南的开阳门缓缓打开,已经在门外站了一宿,冻得不行的荀或迈着看似坚定而缓慢,实际上冻得发僵的步伐向着门内走去。

  在他的身后,士子与博士们已经聚集了百余人。

  荀或昨夜在画眉楼的那段话早已流传开来,现在所有人都好奇,荀慈明的儿子究竟要如何“扶大汉之将颓”,如何做到他口中的“中兴大汉”?

  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在好奇,为何董贼没有对荀或下手,此刻就连吕奉先都已经不在此处了,可依旧没有任何一个西凉士卒前来将其拿下。

  荀或身边方圆五米范围之内没有任何一个人,仿佛所有人都担心靠的太近会被殃及池鱼,会被从不知何处射来的冷箭洞穿胸膛。

  然而荀或似乎毫不畏惧,他那单薄的身型在这些世家士子的眼中一瞬间就高大起来,就连那些和荀爽同一年纪的博士、大儒,望向荀或的眼神都有藏不住的欣赏。

  当然,还有不少年纪大了些的博士、大儒因为站不住而被学生抬走,毕竟十二月的天啊,真的太冷了一些。

  而随着荀或从开阳门进入洛阳,那些士子们也紧跟着他的步伐前进。

  大汉历史的真正拐点——

  即是今日!

  即是此时!

  一个时辰之后,朝会之上,圣上临朝,百官就位。

  董卓提剑着履,立于朝堂之上。

  而这,也使得参与朝会的百官没有一个敢坐下去的。

  “恭喜陛下,昨日夜间,洛阳城外有一士子言其有除董之计,兴汉之法!”

  以一种非常和善的语气,董卓向着刘协恭贺。

  刘协看着董卓笑呵呵的告诉他——有人有除掉他的计谋——顿时就感觉背后一凉,而躲在大殿之后的长公主刘桐也为自己的弟弟捏了一把汗。

  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眼观鼻鼻观心,一个个的都不敢言语,甚至不敢大口呼吸。

  至于倒向董卓的文臣?

  抱歉,并没有,这不是因为诸公有节操,而是因为有人在朝议的时候拍董卓马屁被董卓拖出去杖毙了。

  理由是——“我乃霍乱权臣,汝竟然黑白不分,谄媚尤甚,实乃汉室佞臣!”

  没有人能够摸得清董卓的脾气,整个京畿在董卓的倾轧之下,世家都如覆巢危卵一般人人自危。

  刘协也在案几之后瑟瑟发抖,不敢言语,身边的藤藤蛇尽量靠在他身上,帮助自己的主人,不让他在董卓的威噬之下太过失态。

  不过这次董卓真的没有针对谁的打算,环顾了一圈之后,继续开口说道:“听闻此人乃荀司徒之幼子荀或,当年黄巾之乱时,卓与其有过一面之缘。”

  众人看了看三公的位置,然而那里空空如也,司徒荀爽、司空袁隗今日都告病未至。

  董卓自然也看到了这两个告病未曾参加朝会之人,但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不快与恼怒之情。

  “陛下,臣以为那荀或定然有兴国安邦之妙计,大可召其来殿上。”

  刘协看着彬彬有礼的董卓,越发感觉脊背冰凉。

  可他根本不敢违逆。“既如此,宣荀或觐见。”

  随后,宦者在下意识看了一眼董卓之后,方才跑去宫门外传唤荀或。

  而在这段简短的时间之中,董卓特地跑到了大殿后方的角落,拉住了吕布的手,“哈哈,奉先吾儿何故如此疏离为父,昨夜之事乃是下人贱役所为,绝非为父原意。”

  董卓一边说,一边拽着吕布的手往殿前走,“为父早就知晓那任红昌身份,王允那匹夫以其任貂蝉官而行离间你我父子感情之事,实在可恨。”

  “现今匹夫已除,正应让你二人重修连枝比翼之好。”

  拉着吕布来到殿前,董卓对着刘协说道,“恳请陛下为吾儿赐婚!”

  “一切都依丞相所言。”刘协只能战战兢兢的下旨赐婚,在他身边,只有藤藤蛇握着他那满是汗渍的手心。

  赐婚之后,董卓拉着吕布又站回了原位,而荀或此时也到了大殿门口,正在那里脱鞋。

  感受着大殿之中诡异而又压抑的气氛,荀或依旧走的不徐不疾。

  在走到距离刘协合适的位置之时,荀或按照礼节拜见,“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