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荀或之谋,操控天下-第2/3页



  实际上现在的大汉已经有了和平的基础,黄巾之乱让人口骤然蒸发,若没有董卓掀翻棋盘的动作,大汉恐怕已经掌握在世家手中,并将继续延续百年的辉煌了吧。

  “或儿,如果是你的话,又要怎么解决这矛盾呢?”荀爽拿起一枚棋子,握在手中,随后向荀或问了这个问题。

  荀或虽然没有想好投效哪路诸侯,但缔造一个盛世的谋划其实早已胸有文稿。

  “必须有一场战争席卷整个大汉,不能死太多人,也不能不死人,对于百姓的伤亡要轻,对于世家的伤亡一定要狠。”

  荀或眼神坚定,并且带着视人命如草芥的残忍。

  “世家、地主、豪强的影响必须尽快铲除,之后才能建立新的秩序,而为了保证秩序的延续。”荀或从怀中掏出一本书,与东汉末年还在流行的竹简,以及那些并不好用的纸不同,这是荀或用更好的工艺制作的纸张。

  坚韧、洁白。

  但这上面书写的并非什么传世文章,而是荀或将所有文字简化成了简体字,并且还有标点符号,和这些符号的说明。

  “以纸张和此简化字体,句读等物,可大大降低学习的文字的难度。”

  现代汉语的字已经算是很难了,但小篆的学习难度可比现代汉语难多了,根本不适合推行。

  既然要加强基础教育,那么荀或自然要考虑简化文字。

  在民国时期,以鲁迅为首的文人曾经一度认为华夏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就是这文字太难。

  鲁迅先生更是发出过“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的呐喊。

  至于说如何推行简化文字?

  这文字又不是我荀或发明的,而是从战国时期荀子开始,荀氏历经数百年慢慢完善的。

  啥?你不信?

  我荀或是荀爽之子,荀家家主,我会骗你?

  当然,这些还不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此外,或曾得到一山海堪舆图。”说着,荀或指了指刚才被荀爽一子解双征留下的残局。

  “若此棋盘为山海堪舆图,那我大汉疆域于图中不过此一隅尔,天下之大,海域之外,人口不计其数,财富无以量计。”

  “以此天下之财富,养吾大汉,纵使天下贪婪之徒数以百万,仍可保我大汉千载无虞。”

  荀或的想法很简单,很直接,也很狂妄和贪婪,这世界那么大,你们想要土地,想要财富,那你们就去拿!去抢!去取!

  你们这些世家、豪强若是有本事,那就将黑人、白人全部变成奴隶!

  他要的是大汉盛及天下!

  他要的是千年以后的华夏儿女,提起自己汉民的身份只有骄傲,没有那独汉强亡的悲哀。

  此时此刻,荀爽作为第一个听到荀或真正志向的人哑然失笑。

  即便荀或讲的非常粗略,但荀爽依旧能够从他的语气中听出自信,而他也相信,这个自己看不透的孩子的确有着堪称可怕的能力与谋划。

  他知道,黄巾之乱、董卓之乱都是他谋划的重要一环,数千万人的生生死死都是他谋划中的棋子。

  “若真有那么一天,或儿不要忘了来为父坟前告慰为父。”

  荀爽的身子逐渐佝偻起来,不再似刚才那样精神。

  “你也已经长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这很好。”

  仿佛一瞬之间失去了某些东西,荀爽的声音也变得更为萎靡。

  到了现在,荀或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父亲的身体恐怕早就没有办法支撑了。

  这些天,恐怕是叶精灵不断的用自己的能量给与父亲支撑,才让荀爽一直挺到了他的到来。

  而这一切或许只是为了让他再救一救这大汉,可到了最后,荀爽也没有将这一份请求说出口。

  荀爽脸上笑容依旧,“或儿,其实为父最后还有一事。”

  荀或低下头,有些不敢看向荀爽,“父亲请讲。”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荀或清楚,自己的那些心思早已被父亲看的通透,今天这一切,不过是一次印证。

  “你今后无论投身哪路之后,有一点需要谨记于心。”

  荀爽将最后一枚棋子高高抬起,缓缓的往棋盘上递送。

  “那就是你千万、千万,不要和别的谋士下棋了,比起你的志向与谋划,你的棋太臭、太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