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三巨头



  十几年前,童建国他们成为隐患。

  有关方面把他们送往白山黑水、戈壁荒滩。

  身为重生之人,童建国知道,三年后比他更年轻的一代人也将被送往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他们不是欢天喜地去的。

  就像一个香港电影里演的。

  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唯一的归宿就是某地。

  可那关老子屁事儿啊!

  老子是精英人士,老子是成功人士!

  童建国婉拒了《加里森敢死队》的广告,就打算在首都多待几天,准备去探寻一下《大众电影》的广告标准。

  可他刚回到驻京办,李大爷就拿着一份电报过来了。

  白纸黑字打着坚硬冰冷的文字:省市领导想找你商议合并改制的事。速归!刘清涛。

  童建国顿时面如死灰。

  天呐!这么快就要割韭菜了!

  “您没事儿吧?童经理?”

  李大爷见童建国的样子连忙问。

  “没事,没事。”

  童建国强作笑颜。

  “我到邮电局一趟,一会儿就回来。”

  驻京办没电话,童建国只能到邮电局打电话。

  一路上,童建国口干舌燥,火气直网上窜,就差没一口老血喷上来了。

  身为21世纪少年,童建国对这个年代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刘清涛发来的那短小的一句话很简单。

  就是说,省市两级领导准备把箱包厂收编了。

  比如从小集体改成全民。

  对当下的大多数人来说碰到这种事肯定做梦都能笑醒了。

  全民为什么比小集体高级呢?

  这么说吧,身为一个小集体职工,你本来只能找6分的老婆,要是变成全民职工了,绝对就可以找8分的老婆了。

  哪怕你小集体职工奖金比全民职工高也没用。

  这是身份,这是社会地位。

  就像地富反坏右一样,你长得再怎么水光溜滑,站在歪瓜裂枣的贫下中农面前也矮三辈儿。

  童建国那些同学们也不例外,他们大多超越不了他们的时代。

  也就刘清涛这种干过个体户的,或者像王胖子那样放纵不羁的,他们不在乎什么身份不身份,甚至他们都不一定在乎能不能多拿钱,他们更在乎的是会不会被人控制。

  这世界总有一些人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

  果不出童建国所料。

  省市领导们想把童建国苦心经营的这张饼摊大。

  或许为了政绩,或许为了安置更多的待业青年。

  他们大致的构想是把老姚的箱包厂和童建国的箱包厂合并起来,从小集体企业变成全民企业。

  但问题是,如果饼还不够大,你强行把它摊大,结果只能让大家都吃不饱。

  甚至可能出现拔苗助长的悲剧。

  听着刘清涛那有些颤抖的声音,童建国心里倒有底儿了。

  至少刘清涛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箱包厂三巨头,童建国、高岩、刘清涛。

  眼下就只剩下高岩的态度了。

  几乎可以肯定,高岩会很乐意让箱包厂变成全民企业。

  她是个保守、古板、正统的人,她的期待值当然跟大多数人相同。

  不过,高岩很信任童建国,又具有牺牲精神。

  童建国和刘清涛坚持,她也会紧紧跟随。

  到火车站买票的路上,童建国反而淡定了。

  退一万步想,就算箱包厂从小集体企业变成了全民企业。

  就算自己的权力被大大削弱。

  就算自己的工资从全国局级标准被削砍到科员标准。

  那又怎么样呢?

  日子也过得下去。

  大不了等90年代,经济政策完全放开,自己再重新创业。

  开个正经八百的股份公司,成为完全自己说了算的大老板。

  就算创业失败,自己还有价值10亿的五进四合院,还有动辄一两个亿的各种古董。

  别说自己这一辈子了,下一代吃喝都不用愁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失败,总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下了火车,童建国就直接回到厂子里。

  看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们,童建国感慨万千。

  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他们一生中最大的追求就是找到一份全民所有制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