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符画之门2-第2/3页



  得知这个消息后,族长与北辰堡五大长老联名去救那两孩子,结果孩子总算救出来了,可两夫妇却依然命悬一线。

  一夜的折腾,他无精打采,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威武楼。

  今天是端阳节,族中有龙舟赛和端阳节比武的风俗,他作为族长,是主心骨,岂能不来。

  一边走一边习惯地在手中转动着一对“把灵球”,那“把灵球”是一对很黑很黑的铁球,据说能吸收光线,且还十分沉重,而且里面还有灵力阵法,所以名曰“把灵球”。

  “把灵球”是历届族长代代相传的衣钵,是权力的象征,因为它一个就重达五千斤,两个就一万斤,不是寻常人能把*玩的了的。

  把灵球占满了他的右手掌,虽然他人高马大手掌也很大,但因为那球球很重,所以把*玩起来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偶尔也会有铁球掉落的时候,可是他的手腕很灵活,在铁球刚掉下时就手掌一翻,一把握住,然后继续玩。

  来到威武楼前的广场上,那里的龙舟队水手们都精神抖擞地在龙舟前恭候着他,龙舟细长,船身雕饰得非常华丽,而龙头则是引颈亢奋,威风凛凛,羁傲不逊。

  见他来到,龙舟队员们马上站列的整整齐齐,而一旁的鼓乐队也行动起来,大鼓“嗵嗵嗵”地敲了起来,震耳欲聋,好不热闹。

  不由得他喜形于色,疲劳一扫而光。

  典礼正式开始,第一步——祭祖。

  祭祖,只见香案前供着一尊面庞祥和仁厚的神灵,这人不是三皇五帝,也不是天上的哪位神仙,而是当今皇室李家的先祖——“西凉国”的开国皇帝李暠。

  李暠,三百五十年前的“十六国时期”,在这凉州建立了“西凉国”,为当代的皇室李氏鉴定了夯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位先祖,就没有后世的李洲、李世民,更没有现在的大唐王朝。

  族长祭典完这位祖先,然后放声吟唱起当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诗歌《端午》,之所以吟唱这首歌,一是对现世皇帝李隆基的尊敬,二是,这北辰家族也是李氏旁系的子孙啊。

  李氏旁系?

  是的,虽然姓氏不同,但他们确实是李氏的子孙。

  原来,在这聚宝镇上世代居住的三大家族“北辰、南宫、慕容”,三大家族都是“西凉国”李蒿指派的守陵人后代,世代守陵,世代为李家人。虽然外界不知道,但他们三大家族的心里却都很清楚,秘而不宣。

  至于他们守陵,是为谁守陵?守的是谁的陵?这连他们也不是很清楚,因为众所周知,西凉开国皇帝李蒿的陵墓不在这里,而在另一个城市肃州,肃州城西15里处,那里才是皇家祭祖之地,才是李家的风水宝地。

  既然这里不是李蒿的陵墓,那他们在给谁守陵呢?

  其实这连他们都不清楚,只知道,三大家族分别据守了三条通往后山的“龙脉”险道,而后山里则传说有“龙穴”,龙穴就是李家王朝的发迹之源头,就是大唐王朝秘密的“吉壤之地”,但这“龙穴吉壤之地”具体在后山哪里,却从未有人找到过。

  虽然没有找到过,但聚宝镇却一直是大唐王朝秘密的重点保护之地,而世代在这里居住的聚宝镇三大家族当然也秘密与大唐有着微妙亲戚的关系,只是这层关系离得太远,扯的也有些离谱,因为姓氏完全不同啊,所以三大家族无脸也无证据去认,但大唐李家皇室却因为这个传说,对三大家族也是另眼相看,所以才积极扶持和帮助三大家族,以至于在财力物力上对三大家族有些偏袒,但这一切都是暗箱操作,三大家族却无从知晓。

  然而三大家族也是忠义之辈,他们信守着祖先的遗言,在这里传宗接代、繁衍生育、守卫陵墓,不曾离开半步。

  现在,祭祖中的北辰族长放声吟唱《端午》,这是当今皇帝李隆基的诗作: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他一边吟唱,一边顺着诗意眯起了眼睛,仿佛完全陶醉于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