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苏元府



  .+浏\览\器\搜索

  \.+\可/以快速找到你在本站看♂的书.+

  苏元府是江南最为繁荣发达的城市之一,这里不仅是水鱼之乡,而且当地手工业发达,到处都是作坊。

  这些作坊当中,织坊的数量是最多的。

  无数生丝、细麻、毛皮、细绵等高级原料经当地作坊加工,变成高级面料不断输往大魏全国各地。

  除了生产高级面料外,更多的作坊会选择生产相对廉价的普通面料,走的是薄利多销的平价路线。

  除了纺织和手工业发达外,苏元府因为临近江边,水运发达,是江南重要的水路枢纽,所以这里也是江南最大的盐运中转站。

  几乎每天都会有大量官盐甚至是私盐从产盐地运到这里,然后再通过水路源源不绝地发往全国各地,周而复始。

  众所周知,人不吃盐的话,是会生病甚至死亡的,因此盐在古代社会是一种很贵的生活必需品。

  至于盐为什么会这么贵,主要还是因为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造成的。

  生产环节就不用说了,这个时代主要用的还是传统的煎盐法。

  煎盐需要耗费大量的柴火和人力物力,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但生产成本与流通成本相比,却只是小头,大头反而是出在流通环节上。

  举个例子,假如有个商人想要卖盐的话,必须向盐运司申请盐引,也就是经销食盐的许可证。

  凭盐引拿到盐后,必须把盐拿到批验所接受检查。

  检查完后还不能随意找地方卖,只能去官府指定的地点卖盐。

  卖完了盐,还要把盐引交还给当地盐运司。

  整个过程不但麻烦,还要花不少银子打点各级官员才能顺利通过。

  否则只要哪个官员稍微卡一下,这生意就做不下去。

  由于流通环节如此麻烦和花费高昂,因此盐商们自然要提高盐价来赚回其中的差价。

  如此一来,这盐当然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但也正因为官盐太贵,于是导致江南一带私盐泛滥,变成了历朝历代难以根治的顽疾。

  不过即使是私盐,也仅比官盐便宜一点而已,并不会相差太远。

  因为盐铁向来是国之重器,历朝历代都实行国家专卖,不许民间私自交易。

  凡是私造或贩卖私盐向来是重罪,一旦抓到轻则判监,重则砍头。

  魏律写得很清楚:制贩私盐过一石者,斩立决。

  一石不过就是一百多斤而已,也就说,只要制贩私盐超过一百斤就要砍头。

  由于制贩私盐的刑罚如此重,因此这私盐自然也不会太便宜,毕竟人家是拿命来挣的钱。

  不过对于那些真正的大盐商来说,风险虽然有,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因为他们想做私盐生意的话,首先要做的是买通当地的官员,形成官商一体的利益共同体,这样才能放心大胆地做这种买卖。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查到什么私盐大案时,就会有大批当地官员人头落地的原因所在。

  这些江南大盐商,通常是官盐私盐混合着卖,从中赚取暴利。

  为了控制成本和原料,当中大部分盐商都有自己的私人盐场来大量制盐,保证私盐的持续供应。

  不过也正因为养着这么多盐场,所以盐商们暴露的风险也相应提高。

  一旦有人顺着这些盐场查到盐商本人的话,很容易就会连根拔起。

  这天晚上,在苏元府最大的内湖柳叶湖上,一艘装饰得美轮美焕的画舫正停留在湖中央。

  画舫上面灯火辉煌,还不时有丝乐传出,显然里面的客人正在享受着。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画舫的大厅里,十几个年龄不一、衣饰名贵的男人正一边喝酒一边看着大厅正中央的歌舞表演。

  每个人边,还坐着一个美伎帮忙倒酒或与之**,完全一副酒香色浓的侈靡之派。

  如果有本地商人在场的话,就会发现这些人无一不是江南各地的大盐商,全都是家惊人的巨富。

  而今晚作东请他们过来的,正是苏元府最大的盐商钟世勋钟老爷,他也是这艘豪华画舫的主人。

  等场中歌舞表演结束后,钟老爷忽然拍了拍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