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归去来兮-第2/3页





    “也有七八日了,只是爹爹太忙,一直不得过来请安。”

    刘大人心大怒,回头看着家人,道:“你们这些该死的奴才,小姐回府,为何不报?”

    门房当时吓傻了,心道:“这姑娘什么人啊?既是小姐,该早点说明了,每天过来走一遭,谁知道你要做什么?”但又不敢争辩,只跪在地,如捣蒜般在把头乱磕,口不住地连声道:“小的该死,小的该死。”

    邓玉娘见刘大人认下了这个亲,心便有了底,急忙前道:“爹爹息怒,只是孩儿见爹爹每日忙于公事,所以不让他们惊扰爹爹的。”

    刘大人颔首轻笑道:“你这孩子是心善。”又转头对跪在地的下人道:“好了,今天看在小姐的面,饶过你们,都起来吧,还不谢过小姐。”

    家人又给邓玉娘磕头谢恩,方起身众星拱月般将邓玉娘接进府去,刘大人少不了安排酒宴为她接风洗尘不题。

    “如此甚好。”张冲拍手笑道:“如今你那义父掌了户部的大权,咱们等着闷头发财了。”

    邓玉娘沉着脸,摇头道:“没这么简单,我与义父谈过几次,听他之言,朱大人对粮食的事情很心,如今国库存粮不多,既要赈灾,又要备战,哪件事都等不得。听义父的意思,他们下一步,所可能会对国内的粮商下手。”

    张冲听了,沉吟了一会,道:“无妨,反正咱们这些粮食收得时候便宜,拢共没花多少银子。现在粮价已经很高了,我们抛出去一些,先将本钱拿回来。剩下的那些,留下来给你义父应急,如果能用这些粮食把你义父顶到户部尚书的位子,咱们赚大发了。”

    邓玉娘点头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路还担心你不会同意呢。”

    “我还没有那么小气。”张冲笑道:“我一向都是芝麻也捡,西瓜不丢的。”

    “这个我倒是信。”邓玉娘见张冲和自己的意见一致,松了口气,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笑道:“这几日匀州城里没有什么事吧?”

    “有我在,能有什么事?”张冲笑了笑,道:“你去京城叙亲情,享天伦,自然心舒情怡。我可是苦了,对着你那本破名册,每天喝酒听曲,整个头都要炸掉了。好在你回来了,我过几日回山庄了。”

    “狼行千里吃肉,狗走万里吃屎。”邓玉娘叹了口气,道:“这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这辈子是改不了土匪的性了,爱往那山沟沟里钻。”

    “你懂什么,隐居山林是一种境界。”张冲故作深沉地作歌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邓玉娘听完,低头不语,良久方抬起头来,笑道:“险些又着了你的道,这歌儿唱的是人家过够了都市繁华的生活,才想到回归田园的,这当是返璞归真之义。而你呢?从来都是在山野里打滚,世面没见一点,还口口声声说要隐居,实实地是东施效颦。”

    张冲也忍不住笑道:“随你怎么说吧,这匀州城我是一天都不想待了,整天家挂着张假笑的脸,满肚子却是尔虞我诈,真不是人过得日子。”

    “那可不行。”邓玉娘急忙拦住他道:“现在情势紧张,必须尽快把手里的粮食解决掉,这当口离不开你。”

    “别把我说得那么重要。”张冲摆手道:“你手下的洪利老成稳重,贺锐刁钻奸滑,两个人行起事来,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什么事,有他们足够了。”

    回城之后,张冲同邓玉娘等人一连商议了几天,将诸事都定了下来,便迫不急待地离开了匀州城。一路晓行夜宿,渴饮饥餐,四五日便进了镇海山区。

    张冲看了看天色,道:“照这般赶路,天黑之前咱们一定能赶回山庄,大家先歇一歇吧。”

    众人听令,将马牵进路边的树林,各自找地方或坐或躺休息起来,大家喝了水,又吃了点东西,歇得差不多了,便纷纷起身,准备路。

    正在这时,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张冲心一惊,正待起身看个究竟,前面的哨探已经到了眼前,跳下马来报道:“前面来了一支马队,大约二十人下,打头的是易安的石爷,不知要到哪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