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睹物忆旧人



  霍清没想到这一日进展如此之快,她正在桌上默写曲谱,敲门声响起,来人正是高承禹。

  霍清大致说明了今日的谈话,高承禹十分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瞥她一眼。

  霍清疑惑道:“少将军看我做什么,神情古怪。”

  高承禹边笑边摇头说:“没什么,只是没想到你与杜秋的对话竟然是这般。”

  霍清说:“与她说话,说轻松也不轻松,很容易就切入正题,但也不能说得太直接。”

  高承禹一副十分赞同的样子说:“效率不错,这么容易便有了参加生辰宴的办法,你意思要演奏琵琶?”

  霍清反问:“怎么,不像?”

  高承禹摇手,违心地说:“连杜秋都能相中的人,那琴艺自然不必说。”

  他这么一说,到说得霍清有些心虚,弹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是若说与杜秋的水平简直没法比,这若是随着杜秋一同演出,这几日还得再认真练。想到这里,霍清只觉得给自己挖了个陷阱,怎么每走一步都有新任务。她用手撑着脸颊,一脸沮丧地对高承禹说:“少将军,明日替我找把琵琶。”

  五月初二,李锜府内只请了常走动的几家女眷来为安和长公主庆贺生辰。安和郡主坐在主母位上,和人寒暄着,随身婢女对来宾的送礼一一接过打开查验。生辰贺礼五花八门,有珠宝首饰,玉器、金器,古玩字画,琳琅满目,杜秋待众人献完礼后,盈盈上前,轻声说:“秋新学一曲,愿为长公主助兴,还请长公主品评。”

  安和也现出一丝兴趣来,眉目间露出笑意,伸手说到:“哦?秋娘一向最有新意,可让我们众人开开眼。”

  杜秋轻拍手掌,三声响过,四五个乐工捧着乐器鱼贯而入,这其中就有扮作琵琶女的霍清。杜秋缓缓吟唱,一边唱一边观察着安和的神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本就十分有名,江南也有成曲,但杜秋唱的这一曲并非江南的调子,长安官话唱出自有一种凄惶之美,仿佛看到那段故事在眼前浮现。

  许久歌罢,听曲的众人无不戚戚然,爱情对于女人来说总是充满了无穷遐想,尽管这是一段人人皆知的悲情故事。安和也是若有所思片刻,鼓掌赞叹:“的确是好曲,不同于江南曲调的婉转多情。”

  杜秋指着霍清说:“据说这是长安时下最流行的曲子,我特地请了这位昔日梨园雷氏的传人的琵琶女,不然怎会有如此辗转的曲子。”

  霍清实在没想到杜秋会以梨园传人来这个开场,这一名号让她有些忐忑,她故作镇定起身行礼。这一次,长公主的模样才看得真切,长公主梳着流云髻,脸有些圆润,杏眼含春,的确是个美人。

  在座一位夫人插言说:“听闻近日梨园雷氏传人到了润州,所在之处座无虚席,今日有杜夫人这歌声相伴,想必比那雷氏的歌曲还要好。”

  安和长公主也点头笑起来,打趣说:“究竟哪个好也得听过才算数。”

  霍清离座拜倒说:“奴怎敢和夫人比,今日得知长公主生辰,略备薄礼。”说罢起身捧出一个黑檀木匣子,安和的随身婢女接过,将盒子打开捧到安和面前,杜秋因为是站着,只看得见那是一把短剑,匆匆一眼间只觉得是把极为普通的短剑,并不见剑鞘有什么华丽的饰物。但她真切地看见合上盖子的一瞬间,安和长公主眉梢微微一动,并未说什么。

  安和挥了挥手,让乐工们退下,对着杜秋说:“难为秋娘的心思,今日得了一把上好的琵琶,便给了秋娘吧。”

  “今儿我真有福气,本来是给长公主做生辰,我得了个好彩头,没什么回礼,晚些我做些茶点让长公主品尝。”杜秋柔柔地说,笑吟吟的。

  申时,客人散去,杜秋捧着一盒酥酪去了安和住的院子。安和正修剪着一支梨花,除了贴身婢女,室内并无他人。杜秋一眼就瞥见案几上放着的檀木盒子,正是霍清献上的贺礼。她默默思索那把短剑的意义,这是一把旧剑,外表看不出什么特别,看纹饰,似乎又是西域的东西,想必是郡主熟悉的旧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