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农夫犹饿死
霍清默默听着他俩的对话,也似乎清楚了他们去扬州的目的,心底里慢慢盘算着。她若是回长安,八成回去不久就会被父亲寻一户人家嫁了,在她父亲认为,这事情不可能再拖了。便说:“我若是随你们一道,可行?”
沈思和高承禹同时愕然,异口同声说到:“不行。”
高承禹道:“此去扬州,路途遥远,况且,我们有事要办,一去还不知何时能归。”
沈思也说到:“你父亲这一年一直在想着你的亲事,怕是也不能在外耽搁,他不会同意的。”
霍清打断他们额话:“就是这样,我就更不能回去了。稀里糊涂地就嫁人,我可不愿意。”
沈思笑:“还是小孩子心性,迟早要嫁人的,回去看看再说,若是遇上中意的呢?”
霍清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高承禹不禁奇怪问:“前些日子你还问我何时能回长安,怎的突然就变了?”
霍清说:“你们不也不想回去,都说江南好,若不是亲眼见,岂不可惜。”
高承禹摇头说:“你就想着玩,之前说蜀地好,现在又觉得江南好。”
霍清反驳到:“少将军可是错了,你们此去江南,即便是所图正事,不也得打着观景游玩的幌子么,多我一个有什么要紧。”
霍清想到安和长公主就在镇海节度使处,他们若是想掌握镇海的消息,定然绕不过安和长公主,但这话,她在犹豫要怎么说。
沈思也想到了这一层,并未说话。
高承禹懒得与她多说,只是说:“带着你不方便。”
霍清立即说:“我不妨碍少将军寻花问柳,不该问的绝不打听。”
“你.......”高承禹一时语塞。
霍清这句话把沈思逗笑了,他看了一眼高承禹有些尴尬的神色说:“其实我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霍清一听这句话,犹如逮着了救星,立即说:“是吧是吧,我或许还能帮忙呢?”
高承禹不懈地说:“你能帮上什么忙?”
霍清一脸认真地说:“我就问你,你要怎么与安和长公主联络,如果是我,会不会更方便一些?”
高承禹没想到霍清这么快便从他们的对话中反应出关联的人,已想通他们去镇海的关键,瞥了她一眼,没说话。
霍清说:“少将军,我是认真的,老师写的文章我都看过,我知道你们要做什么。”
沈思此时端起桌上的茶说:“既然如此,便只好回长安再和霍参军告罪了。”
高承禹还想反驳,但也找不出什么理由,凭心论,霍清说的是事实,他此前也一直在琢磨要怎么与安和联络最安全。
接下来在蜀地的日子里,沈思因为选择了接受密令要去江南,未得到新的任命,仍旧协助高崇文处理一些蜀地的事务,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也顾不得霍清。霍清更是闲来无事,无非是自己看看书,偶尔去集市转转,要么就是给沈思打打下手,顺便对去江南做做功课。她终于理解为何高节帅不愿留在蜀地,光是每天那些文书,都看得人脑袋疼,还有纠纷、诉状、税收、户籍等等各项繁琐事务。
霍清左手端着一杯茶,右手握着一卷案宗,脸上表情异常精彩。
沈思一抬头正瞥见她那奇特的表情,问:“你看的什么?”
霍清抬头,对沈思说:“这个案子太有意思了。”
沈思问:“什么事情?”
霍清合上卷宗,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有一户姓贺的人家,六年前因为交不起税,将女儿卖了充税,这里正和保长合伙将女子卖给了青楼,去年这女子认识了润州刘司马,便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刘司马便答应帮这女子,查了过往的卷宗,以侵吞税款将里正和保长治了罪。”
沈思问:“侵吞税款?”
霍清点头:“这里正将卖了人家女儿的钱并未当作贺家的税钱充作税款,而是自己私吞了。事而且不止这个贺家,还有六户人家也是同样的情况。”
沈思问:“什么税?”
霍清翻了下卷宗说:“叫做马草税,这名字好奇怪。”
沈思点了点头,大致明白了,说:“这个税不是朝廷定的税种,想必是当地自己增加的,听这名字,应该和军备有关,前方增加军备,银钱吃紧,只能通过税收的渠道。已经有的税种牵扯各方利益,不能轻易改变用途,只能靠增加新的税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