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人参办



  总算进入正题了

  方休看着楚皇,说道:“臣听说,此次亲军大比,所需银子,折合共计八万两。

  可如今,朝廷施行茶马互市、改土归流。

  西南与北方边境,战事将起,需要花费大量的银子,用作军饷,中原之地又刚刚受灾,朝廷为了救济,同样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如此,国库何以承担。

  臣便想,若是能借着此次亲军大比,筹备军饷,那我大楚边疆奋勇拼杀的将士,便有可能多一把锋利的刀剑,多一套护体的铠甲。

  因为这,便增加了几分活下去的希望,我大楚也多了几分胜算”

  他话还未说完,便被楚皇打断:“筹备军饷?”

  楚皇微微皱眉,看着方休,问道:“亲军大比,如何能筹备军饷?”

  等的就是这句话。

  方休笑了笑,说道:“臣未参加校阅前,曾认识不少商贾,其中有一人,名为王宝乐,听闻朝廷有意与草原诸部于北方边境一决雌雄,愿意献出五千两银子,用作军费。”

  楚皇听到这,眉头皱的更紧,却没有说话。

  方休顿了顿,继续道:“除此之外,臣还听说,京师一些商贾,听闻此事,均是热血昂扬,有心”

  楚皇越听,脸色越冷,看着他,厉声道:“那些商贾许了你多少好处,让你如此为他们说话!?”

  楚皇的反应,在方休的预料之中,却仍装作一副惶恐的样子,忙道:“臣只是想要为陛下分忧,绝没有收受任何好处。

  臣虽然爱财,却也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陛下明鉴。”

  楚皇冷哼了一声,冷声道:“商人重利,没有好处的事情,他们为何要去做,草原诸部的事情,已有百余年之久,从未有过商人进献银子一事,偏偏这次

  国朝虽轻商贾,却也有国法在上,莫不是”

  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朝廷跟草原诸部打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这一次,商贾们就热血激昂起来。

  一个人就是五千两银子,这些商贾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吹来的。

  如果没有威逼利诱,或者许下各种好处,他们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奉上银子?

  楚皇虽然没有亲身体会过民间疾苦,却也不是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这种事情,略微一想,便可以察觉出蹊跷之处。

  因此,才会如此愤怒,也就是念着方休乃是忠良之后,又进献安国之策,才表现得极为克制。

  若是别人,恐怕已经让人拖下去打了。

  楚皇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怒火,看着方休,冷声道:“说,怎么回事?”

  方休低着头,解释道:“回陛下,即便中原没有受灾,草原诸部不似这般狼子野心。

  亲军十六卫每年一小比,四年一大比,花费也是极多。

  臣深知国库的银子来之不易,且”

  “说重点!”

  听见这话,方休十分直白的道:“国库里没有银子,即便是有,也不可能用在亲军大比上。

  而亲军十六卫每四年便要平白花费掉近八万两银子,对于朝廷,是极大的负担。

  于是,臣便想,若是京中富商参办,捐出银两筹备大比,岂不是为朝廷省下了银子。

  所付出的,不过是让富商们在校阅场上,摆上几块牌子,用以宣传他们的商铺。

  除此之外,还可以售卖门票,所得三成归于国库,三成回馈给筹办的商人剩下的四成,归于陛下的内库。

  这样一来,商贾们得了好处,朝廷也省下了一大笔银子,还显得朝廷体恤

  臣以为,此法乃是三全之法,对朝廷,对商贾,乃至对陛下,皆有益处,所付出的,仅仅只是一些清流们的口舌是非”

  方休深知

  想要说服别人,最好要以别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表示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当然,在这之前,首先要明白对方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叫投其所好。

  银子,没有人不喜欢,哪怕他是皇帝

  更可况,这件事情即便办成了,也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是站在朝廷,站在国库。

  说到这,方休抬起头看了看,从楚皇有些意动的表情来看。

  这次他猜对了,而且很有可能都不需要讨价还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