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哈佛大学驾到-第2/5页



这个消息一经披露,现场哗然。

原来李亦儒这么惨!

王宇继续道:“至于‘五个一’,一看字体,二看标题,三看开头,四看结尾,五看是否有亮点。

10秒钟的时间,真的就是匆匆一瞥。

李亦儒的文章很新奇,但是由于阅卷人的学识和阅卷速度,他们并未发现其中的价值,甚至潜意识里认为高中生写这类东西都是胡扯的,所以失误打了低分是可以理解的。”

“失误可以理解,那然后怎么办?”褚芸芸质问。

“这种情况真的无法避免,因为高考系统真的太庞杂了,只能以此为鉴,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根本达不到理想状态。”

褚芸芸气乐了:“也就是说错误你们犯下了,但改正是不现实的,只能将错就错了?”

“不是错不错的问题,高考有高考的模式,高考批卷受制于现实因素,他有他的批阅特点。

为了避免李亦儒的悲剧,奉劝以后的考生们一定要适应高考制度,适应阅卷人的批卷要求和习惯。”

褚芸芸怒道:“你的意思就是说,这一切都是李亦儒的错喽?

为了适应高考制度,为了适应阅卷人,李亦儒就要降低文字水准了?就要降低学术水平了?

明明是一篇学术分量很重的文章,为了迁就阅卷人的水准,考生主动将自己水平降低?”

褚芸芸转身面向观众:“大家想一想,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咱们是李亦儒,假如咱们的满分作文被判了低分,结果受批评的不是无能的阅卷老师,而要怪罪咱们学术水平太高!

考生有着极高的水平却不能恣意发挥,还要自降才华,这作为以选拔人才为主旨的高考来说,不荒诞么?”

王宇忙解释:“诶呀,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是对的,但是基于现实,很多事情做不到完美,只能做到相对公平。

李亦儒这件事真的是极个别极个别的个例,他这个是意外事件!不能以李亦儒事件来否定一切,全国有几个考生,拥有李亦儒的水平的?”

褚芸芸啪地一敲桌子:“既然是极个别极个别的个例,为什么就不能就事论事特事特办呢?”

一个观众突然站起来了,激动地挥手要麦克风。

马东东道:“工作人员,给那位观众一个麦克风。”

这位大哥接过麦克风,义愤填膺地道:“我实在听不下去了,那些说不能破例录取的人,我想问问你们,你们没有孩子么?

当你孩子试卷被误判了,你怎么想?!26分的错误是你们的,不是李亦儒的错误!26分是你们才华不济阅卷不认真的耻辱,不是李亦儒的耻辱!

如果李亦儒有什么错误,那他错就错在,参加了一场压抑天才的考试!

未来20年后,如果再谈到今天的这幕,人们只会说曾经有个考生在高考作文里提出了学界新观点,但作文只被判了26分。

20年后的人们笑话我们支持李亦儒的还是笑话你们顽固派,我们且看!

如果破格录取李亦儒,20年后的人们究竟对此是褒是贬,我们且看!

而且我认为,高考相对严肃古板,然后才诞生了高校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不就是应该有更大的权利和自由度么,不就是在面对特殊情况的时候,招生能够更灵活更多变么?

如果默守陈规,那还搞什么自主招生?

而今天26分作文事件,是高考体系下的错误,那为什么不通过富旦大学的自主招生方式,来弥补高考的错误呢?

有人说名校不能打破规则,容易让名校失去公信力。但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想法,如果富旦大学打破规则,特招了李亦儒,这何尝不是一种壮士断腕的改革呢?

这何尝不是推进自主招生改革乃至高考制度修正的关键的第一步呢?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难道没有重大意义么?”

越说越激动的大哥,猛地一甩衣袖,铿锵有力地道:“默守陈规,掩耳盗铃,熟视无睹,装聋作哑,我说的不是你们,我在对我的教学生涯进行自我反思,谢谢!”

大哥猛地往椅子上一坐,把椅子坐得咯吱一声。

紧接着,全场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马剑激动地道:“陶老师,您说得真好!”

“没想到会站起来发言,早知道写个稿子了。”老陶意犹未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