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坦夫及冠



  《礼记·曲礼》中有言,男子二十冠而字,这是周礼。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朝代都是规定男子二十冠字,宋代是一个思想较为自由开放的时代,加之经济上的需要,许多古礼都有新的解读,如这及冠之礼,赵亶尚在储宫始行冠礼,年十五,赵构十六岁始冠,连皇家都不定数,民间就更乱,世家大族多是在十六岁。

  百姓行冠礼普遍较迟,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规避丁税,十六称丁,需要交纳田地租税,还要应付庸调。

  辛弃疾的冠礼定于五月十一,是他的生辰,辛弃疾被称为大郎君,是因为在辛赞这一支中他是孙辈中的老大,而辛无病排在十二,且又出生在十二日,故被称为十二郎。

  皇子冠礼,依古“三进”,一进折上巾,再加七梁冠,三加九旒冕,民间所行冠礼较为简单,届时置盛馔,会乡党之德齿,使将冠者行酒。

  其巾裹如唐人之草裹,但系其脚于巾者。

  酒行,父兄起而告客曰:某之子弟近于成人,敢有请。将冠者再拜,右席者乃焚香善祝,解其系而伸之,冠者再拜谢而出。

  当日之盛无以言表,其实这也是一场政治活动,所到场之人有当时名仕,汉人官吏,更有女真贵族,皆是借此联系走动,维系各自权位而已。

  作为主角的辛弃疾,自是四处敬酒,每一桌都不能疏漏,直至所有宾客皆相见礼,也就是说,以后所有人都把你当成了成年人。

  辛无病在一旁看着,心中叹到,在古代办个成人身份证真是麻烦,自己也还有两年就及冠,难道也要如此。

  送别宾客后,还有一些师长,好友留下吃酒。

  “来来来,十二,为兄给你介绍几位兄长与你认识。”辛弃疾拉着辛无病道。

  此时还有两个房间之人未离去,一间皆是年长之人,由辛赞陪坐着,一间是年轻人,各自都在互相劝酒,好不洒脱。

  辛弃疾将辛无病引至年轻人那间房,并一一介绍,令辛无病印象最深的就是坐在房间上首的党怀英。

  此人生得眉清目秀,面白无须,着一身淡青色儒袍,头裹唐巾,有些鹤立鸡群之感,对于别人的敬酒也是淡淡的浅尝辄止。

  另一人名端木义,面容生得有些憨厚,但却是这桌人里最为活跃之人,其余还有郝氏兄弟,郝朝列与郝璘,范梓,施炳忠,王明杰、王明才六人。

  下首有一名中年人相貌平平,名蔡韵,却是独自饮酒吃菜,也不与其余人互动。

  皆被辛弃疾称为当时才俊,可除了党怀英,辛无病却是一人都未听过,都还是后世托了他辛弃疾的名气。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辛无病前世是理科宅男,不甚了解文史。

  “坦夫,这就是你常常念叨那位神医十二郎,果然一见就不同凡响呢。”端木义最是活跃,见辛弃疾引一人来,他最先笑嘻嘻的打招呼。

  “呵呵……端木兄,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位小兄弟不同凡响呢?”党怀英斜视了端木义一眼,嗤笑道。

  “嘿嘿……世杰兄,这坦夫之弟当然如坦夫一般,应是人中龙凤,当然就不同凡响啦。”端木义也不见生气,讪笑道。

  党怀英也没再理端木义,而是朝着辛无病微微一笑道:“无病兄弟,你别见怪,我如此说不是轻视于你,而是看不得有些人,连夸人都不会,他若说你生得器宇轩昂,定是人中龙凤,吾也不会耻笑与他,只会赞他慧眼,你可是一直都未说话,他那句不同凡响不知从何而来,怕是他自己漏了腹中之气,故意掩饰。”

  辛弃疾一听这话,不由得哈哈大笑,房中其余人等也皆哄笑了起来,连辛无病也抿嘴轻笑,觉得这党怀英说话甚是有趣,不光夸奖了自己,还损了端木义一番。

  “世兄折煞小弟了,小弟觉得这位端木兄只是心直口快,无甚恶意。”辛无病对党怀义躬身一礼后,说道。

  “对对对,某无恶意,就是夸夸你,某当罚,罚三杯。”端木义好似无感般,端起酒就干掉,然后又连干两杯。

  “好,端木兄话不会说,这做事还是尚可的。”一旁的施炳忠拍拍手道,也算给了端木义一些面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