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第2/3页



  那说到底,神学只不过是一种虚谈,万物本质还是科学。

  程知远想到这里,发现名家的辩证思维倒是很不错的。

  有些东西轻轻一个颠倒,就能发现里面的问题所在。

  不能解释的科学就不是科学了?

  荒谬至极。

  那要是维多利亚蒸汽时代的人,哪里能想到以后能飞上太空。

  再想想过去古人,你要是开个小汽车在他们面前乱窜,他们还不把你奉为神人?

  看,会跑的铁犀牛!

  在某些时代的人们看来大概就是这样了。

  “列子所言,日月星宿,积气之中,有光耀者。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并无他物”

  “银河也是气,如太阳之星辰,茫茫宇宙,不计其数。气发而升,精华上浮,宛转随流,便是银河,一曰云汉。”

  “卿云歌会背诵吗?”

  程知远问异人,异人回答,自然是会背的。

  “舜帝禅让于大禹时,作此诗歌,儒门之中弟子,最尊崇此歌,认为这首歌代表了上古时代的大仁、大义、大德。”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程知远道:“明明上天,灿烂星辰啊不知道这片大地头顶的穹庐内,是不是如我所知的一样呢?”

  嬴异人笑:“先生那上天谪仙人,难道还不知道上天的模样么?”

  程知远道:“我倒是宁可当个谪仙人,也不要去那白玉京,你不为我,哪里知道褪去七情之苦闷。”

  程知远摇头,但他随后想到,宣夜的思想最早出自于,后来在中也有体现,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庄子没事时,靠着他的遐想,构筑了一篇弘大巍峨,孤独辽远的巨幅宇宙画卷,而在这个时代,既然逍遥游未变,列子亦未变,那就说明,自己的猜测,或许是正确的。

  白玉京以及九天,应该是类似于“界”的存在,虚虚冥冥,不为真实所见,却又确实存在,介乎于三四之间。

  因为程知远也想到,当初自己看到白璧黄泉时,那些躲藏在云霭中,不能出手,但却无比愤怒,不断呵斥自己的“山君”们,他们也是被卡在山腰处,上不去,下不来。

  所谓的虚假仙人,这是自己当时对他们的呵斥,但他们到底是怎么出现的,怎么形成的,仙人按照道理,一者死一者生,不应该存在什么没有修到家的伪仙。

  难道又和郑庄公有关系?毕竟只有郑庄公才弄过假冒伪劣的仙道典籍。

  不过说实话,这个假冒伪劣产品还救过自己性命虽然副作用很大,但是却不失为一个扭转乾坤的好东西。

  程知远想了想,对异人道:“今夜还需麻烦异人,助我做一物件。”

  异人道:“先生尽管吩咐便是,先生要做的,必然是那等蕴含数学大道的宝物。”

  程知远道:“你说沙钟?小玩意而已。”

  嬴异人只是笑:“先生要什么材料,我这便去为先生寻来。”

  程知远当然不打算讲小孔成像,这要是拿出来必定遭人耻笑了,因为这种试验早在很久前就被墨子做过了。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

  “目以火见”。

  :“目之见也借于昭”。

  :“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见”

  而连中都记载有“十煇”,指的是括“霾”和“虹”等在内的十种大气光学现象。

  还有鉴以鉴影,立竿见影等等……

  华夏,赤县的古人对于光学的认知是非常早的,说实话,最差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文字混乱,书简不通,连年大战……但是最好的时代,无疑也是春秋战国。

  山花烂漫,谁也别想一枝独秀。各家各派的学说,思想,在这个纷乱繁杂的时代,碰撞出最璀璨的火花,文化风气的开放导致赤县神州上那些野花,肆意而又洒脱,甚至于疯狂的生长,向那茫茫天地,展示着他们最美丽的模样!

  如果再让他们这样捣鼓下去,确实是可能出现科学的萌芽。

  然而历史不谈如果。

  所以程知远要用连山做一个公式,用阴阳易相辅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