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球员大不同-第2/4页
很显然,吃瓜群众们往往也是听风就是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话往往只会存在于智者比较实用。但是对于普普通通人来说,这个观点就不适应了。因为普通人茶余饭后,在背后谈天说地,说三道四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而且很多人还不积口德。往往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面。
所以有时候媒体的引导很关键。这就像口水一样。能够把一个人淹死。也能够把龟裂嘴唇安抚一下。这取决于它的位置与方式。
显而易见的是,当地的球迷们对于董希宁好像都是抱有偏见的。并不是以前和董希宁有任何的生活过节。
话又说回来,他们以前也不认识董希宁,彼此在心里没有任何私人上的恩怨。为什么这时候枪口几乎调转一致的方式对准董希宁,就想网购给差评一样,完全是在毁董希宁的口碑。
说1000到1万。完全是受到这份报纸《波尔图日报》的引导。因为有个时候第一印象很重要。往往容易让人养成刻板印象。
虽然说理性的人也有。但是绝大多数人往往都是听风就是雨。按照大多数人的正常逻辑来看,既然波尔图的报纸上面儿把董希宁说的这么差。那说明他自然是好不到哪儿去。肯定是不咋滴。
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这个观点来谈论董希宁的。他们并不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口六月寒。并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时候能够毁了一个人接下来的发展。很多人说话完全就是不过脑子。就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完全就是250。
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天是球队开放式的训练。所以好几家中国的媒体也过来采访了。
训练场也来了不少中国记者,听到波尔图当地的球迷这样埋汰董希宁。
他们也是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就像被人扇了一巴掌。仿佛自家的小孩儿在学校里做坏事。被老师喊到学校里数落一样,感觉脸上无光,一点儿面子都没有。
其实这几年足球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处于人才的瓶颈区困顿的时期,确实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球员在海外效力。很多原本被国内俱乐部寄予厚望,打包送出国的小球员。没想到完全没有适应国外的节奏,很多又铩羽而归,灰溜溜的回国了。
好不容易这两年出来了一个好苗子董希宁,就这样被外国老埋汰,确实让国人感觉心里不是滋味。
董希宁当时在国内的时候,其实被很多媒体以及国内的足球圈大佬们寄予厚望。认为拯救中国足球的时候已经来临?认为董希宁以后就是国足的顶梁柱。董希宁确实在国内的时候表现还是挺好的。
当然好与坏往往都是相对的。就想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一个意思。
我们学过相对论的,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参照物来决定的。
就像我们坐在车上,我们对于车辆的本身是静止的。因为我们和车辆在乘坐的过程中是彼此在一起的。
但是当我们从自己所走的地方,到达目的地这个过程中,对于原本我们走的那个地方来说,我们是运动的。因为我们原来离开那个地方,早就在我们身后已经越来越远了。
原来那个地方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运动的。因为它同样离我们越来越远。
董希宁当时在国内的时候,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尽管有很多大佬很看好。其实那也是折射了中国足球的一种无奈的现象。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其实很多人也知道董希宁并不是所谓的天才,更不是什么少年老成的优秀球员。
大家之所以把董希宁看做成足球的未来,看做成中国足球的希望。也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因为找不到比董希宁更优秀的球员了。
并不是说董希宁太优秀了,其他的球员无法超越他。而是本来中国的足球储备力量就很薄弱?差不多是在一堆废铜烂铁里面找青铜,而不是在一堆黄金里面找铂金。并不是在优中选优。而是在烂菜叶儿里面挑好菜叶。差不多是这么一个道理。
所以董希宁如今通过三年多时间的闯荡。已经在欧洲二流联赛开启了足球生涯。这自然让广大的中国同胞感觉很欣慰。起码好多年的老球迷身份又要亮出来了。好多几十年的老球迷身份又要亮出来了。或许这家俱乐部在中国市场又要开始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