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零 让他来



  董蒙为宾,孔融为主,本着客随主便之意,董蒙随孔融回了家中。

  盘席而坐,孔融居右,将左尊的位置让给董蒙。

  此时,董蒙发觉,数月未见,孔融神色显然憔悴许多。

  “大人,孔融治北海,了无成效,待到明年,请大人择贤能而任之。”

  孔融躬身而礼,执手向董蒙谢意。

  “孔先生请先起身。”董蒙未曾站起,虚抬了手,“当日在齐郡见到孔先生时,意气风发,如今看起来精神萎靡,莫不是因北海国之事?”

  董蒙口中以先生称孔融,已是示出了善意。

  孔融摇了摇头,苦笑道:“当日听大人说,不为万民谋福者,不足以居庙堂之高,孔融初时只觉得大人年纪轻轻,开口空谈而已,到了东莱郡,方知大人已经着手去做,使的东莱郡民生安定,其实,我尚且没有觉得大人有何过人之处,直至我受朝堂任命,为北海相,欲效仿大人所做,才知万事艰难,这数月我竟是我从下手,没有丝毫进展,此时,才知晓大人之才,究竟何许,哎,大人心胸宽广,不与我计较以往无知,孔融甚为感激,听闻大人在东莱郡建白鹿书院,若是大人不弃,孔融愿为教书先生。”

  看来...

  孔融应该是惨遭了社会的毒打!

  而且是那种吊起来打,打折了腿的那种...

  当老师?

  企图逃避责任呢?

  人人都逃避责任,谁来给我做事儿...

  在历史的风评上,孔融施仁政,在北海风评极好,除了有些嘴欠,经常损曹操几句,其实也没有什么恶行。

  这么好的官儿,董蒙怎么可能让孔融跑了!

  当下,董蒙宽慰孔融,道:“我曾听家师说起,当年在京城与孔先生有过往来,家师对于先生人品素有称赞,至于公孙玉的事,是我的过错,我先是去乐安国平乱,又去洛阳勤王天子,着实分身乏力,先生尽管放心,此行既是来了北海国,让先生在北海国再无阻碍。”

  这事儿...

  孔融自然是知道的。

  传闻在乐安国,公孙瓒与董蒙有了矛盾,当时,董蒙没有做什么,可是只过了不到两月,董蒙堂而皇之的在公孙瓒归途,将公孙瓒斩杀,至今朝堂也没有对董蒙做什么惩戒。

  董蒙入东莱郡时,便是在城前,射杀了原东莱郡太守,孔融性情,做不到董蒙那般果决。

  在董蒙的劝说下,捧着孔融说了些好话,让孔融打消了退隐的想法,保证到了开春时,会给孔融派来得力助手,保证孔融在明年会有执行力,氛围正融洽时,忽而有门房来禀报。

  “大人,康王求见!”

  孔融闻言,顿时变了脸色,再看向董蒙时,显然有些犹豫。

  “素闻短发者董蒙,有管仲孙膑之才,汉宗刘某听闻大人来了北海国,欣喜之下,来见过大人,还请大人勿要觉得刘某唐突。”

  门外一个清细声音响起,随之有一中年人,身着黄色华服,头戴峨冠,举步迈过拱门,径直走了过来,此人到了屋中,看了一圈,最终将视线定格在董蒙身上,显的极为客气。

  “既然你也觉得唐突,那就先回去吧,我和孔兄今日还有许多话没有说,若是想见我,明日再说。”

  董蒙仍是坐着,看到刘某拱手,没有回礼,口中态度,俨然是要将此人驱赶出去。

  纵然先前听闻董蒙不拘礼节,也未曾听过董蒙待人刻薄,身为汉室宗亲的康王刘某,亲自来见董蒙,觉得给了董蒙很大脸面,此时听出董蒙心意,脸色也不禁有些难看。

  “我家大人让你出去,听到没有!别扰我我家大人的兴致!”

  典韦豁然站起身来,双手持着铁戟,一脸不耐烦的看着康王及其麾下。

  不止是典韦,随同董蒙入了孔融府的护卫,尽皆手按在刀柄上,肃杀的气息,让屋子凭空冷了些许。

  刘某也是见过风浪之人,面上仍是笑着,道:“既是绕了董大人兴致,刘某向大人赔罪,待到来日,再请大人一晤。”

  刘某来的匆匆,去的匆匆。

  从拱门处消失后,董蒙回过头来,看到孔融的脸上明显有些尴尬。

  “孔兄,董蒙向来觉得,若是好客,我会夹道欢迎,若是恶客,我自以棍棒轰走,这刘某不以孔兄府中护卫回应,便胆敢直上厅堂,若是我,多半已砍了他的脑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