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 志才不死,郭嘉不出-第2/3页
“啊!如此,当真是谢过陶公了。”
“你我为同僚,该当相互勤勉。”
董蒙也不知道陶谦是不是果酒喝多了,虽然不是白酒,这玩意儿的酒精含量也不小,在陶谦随行的三人面前,董蒙与陶谦做着些约定,权且当是人证物证俱在。
粮食这东西,什么时候都不嫌多。
既然陶谦大包大揽,董蒙也不会怎么客气,毕竟青州如今尚未稳定,在董蒙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属于资源的合理调度,绝不是坑骗上了岁数的老人家。
等着陶谦以主宾皆宜的情绪带人离开,连声说着董蒙不要送了,待到来日,袁术若是为难董蒙,他陶谦一定会为董蒙说话,天下人怕袁家人,他陶谦可不怕…
陶谦麾下打着哈哈,哪敢让陶谦再多说些什么,连拉带扯的护住陶谦,快步离了董蒙处。
眼望着陶谦离去,董蒙倒是没有想到,为难自己的竟然不是袁绍,王匡之流,而是标准的官二代袁术...
袁术这货在三国的记载中,基本上是一个逗比的角色,除了被当成反面教材,再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地方,虽然有可能仍是被罗贯中给黑了,不过,袁术在董蒙眼里,也形同于废物。
可就是这样的人,董蒙想不出与袁术有什么过节,袁术这货竟然敢来为难董蒙,这让董蒙心中如何能忍...
“大人…”
“戏先生既是有心择人出仕,我与戏先生相交甚浅,若是戏先生不介意,洛阳之事落地前,还请戏先生随我,我若有疑,会问计于戏先生,戏先生也好看看我行事,此后若是戏先生觉得我不堪,再轻身而去,戏先生以为如何?”
董蒙这般说,实则给足了戏志才颜面,就跟后世说的与人交流的技巧,你有没有听明白和我有没有哪里说的不清楚,两句话的意思一模一样,而对于听者来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这是态度,也是尊敬。
在阶级分明的汉代,便是郡县的门庭,戏志才也无法进入,眼下能被一州刺史看重,就跟小马哥对本尊说,你来我这里,我给你p8的职位,有着相同效果。
这谁能顶得住…
戏志才是果决之人,没有半分犹豫双手以拱,对着董蒙俯首。
“戏忠平生所见,未曾有大人这般恩重,若是大人不弃,戏忠愿追随大人,听候大人差遣,戏忠此行来酸枣,对于大人没有许多了解,便依大人所言,待到随同大人去过青州,再报大人的知遇之恩。”
“啊…”
尽管董蒙早有防备,眼下听到戏志才的归附,还有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都说“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刘大耳朵三顾茅庐才请了诸葛亮,怎么到了我这里,就成了戏志才主动投靠呢!
果然,我才是这个剧本里的主角!
主角光环,恐怖如斯。
董蒙知道戏志才很牛逼。
历史记载中,有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荀彧的王佐之才,对于戏志才的评论极少,看起来戏志才没什么名气。
曹操给荀彧写过书信说过。
“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曹丕在当了皇帝以后,说过一句话。
“朕非戏志才,不帝也”。
这其中的详细世人不得而知,曹操说的或许是客套话,作为曹丕的儿子,定然亲眼见识过戏志才的手段,甚至受过戏志才的指点,曹丕才会有如此感慨。
至于戏志才究竟做了何事,其实也不难猜。
袁绍从韩馥手中取了冀州,曹操那时只不过是袁绍的小弟,没有自己的根基,随后兖州的刺史刘岱突然被黄巾军谋害,鲍信迎曹操入兖州,然后又离奇牺牲,到了最后,兖州的黄巾军望风披靡,曹操不费吹灰之力便取了兖州,得了根基之地。
这其中若是没有py交易,谁信啊…
而为曹操谋划兖州之人,极有可能便是戏志才。
似此等事,董蒙没有亲眼看到过,董蒙的乱入,多半也让这桩事再不可能发生,正如先前戏志才一语道破陶谦身份,董蒙身边,实则需要戏志才这样的人来谋划。
只是,董蒙出青州,要做的事,早已与本尊详细的探讨过,纵然得了戏志才,董蒙也不会随意更改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