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 机缘



  “虎子,不要左右翻,上下翻了土壤,还有,月华,你也歇会儿,别累着了。”

  “是的,先生。”

  “恩师,我不累,您先歇着。”

  这孩子,咋这么不懂事捏...

  你们俩孩子翻地,我一个成年人歇着,这合适么,往日还说懂事儿、懂事儿的,你让我这个当师父的怎么好意思...

  董蒙蹲在地头,伸着舌头,大口喘气,想了想,终究没有站起身来。

  得了萝卜种子,董蒙便在天热时候与虎子制盐,早间、傍晚开垦荒地,为了方便,就在虎子家的后面,想要翻出一片生地。

  其实,成山村的这些百姓,也种了田地,春日播小米的种子,直到了秋收,便会得了收成。

  当世的生产力水平,怎么说呢...

  基本属于挖个坑,埋个种,然后等着看天吃饭,勤苦些的还会除个杂草,浇浇水,其它的,正合了听天由命。

  这也怪不得百姓,小冰河时期,全球气候变冷,植物生长的缓慢,再加上蝗灾,旱灾,种下一把种子,收成大概是十把,这样的产量,在董蒙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随着虎子,看了他们的庄稼,董蒙见着多半矮小,甚至枯黄至死的枝条,有种说不上来的拥堵。

  董蒙没打算取了耕种了几年的熟田来种萝卜,便是为了试验,董蒙也会加倍小心,免得离着远些,凭空生出什么事端。

  若是顺利的话,等了九月,萝卜就会有了收成,到时候,田里的小米收割了,正好腾出地,再种了一季萝卜,便是长的慢些,也能赶在一月左右,有了收获。

  那个时节,才是百姓最艰难的时候...

  十多米方圆的土地,董蒙师徒三人,也花了好几日。

  不是三人偷懒,而是根本没有应手的工具,若是给董蒙一把铁锹,董蒙一个上午,差不多就能清理出来。

  在老牧家,除了小半块铁器当做菜刀,几乎找不出什么可用的铁器,翻地的东西,还是董蒙用石头砸出的痕迹,经过再三打磨,穿了木棍,当做锄头,铁锹,才能用了顺手。

  两个徒弟,见着董蒙将一块石头,做成了锋利模样,目光灼灼,便是董蒙没有说些什么,虎子与月华也振振有词的向董蒙保证,绝不把这样的技巧传给外人。

  翻地,浇水,再取了腐烂的叶子,挨着沟壑放下些,董蒙才将约莫百颗萝卜种子埋入地下,至于另外单独的区域,董蒙用水将土豆,红薯养出根芽,各种下了三株,为了防止被公孙方家的公鸡母鸡啄吃了去,董蒙与虎子,围出了栅栏,将根苗四面遮挡,至于整块的栅栏,却是也要围起来,不然等到萝卜出芽了,也要避开鸡鸭。

  余下的,就是等着九月看看收成了。

  哎!

  成山村的孩子教育,也要开始抓些紧了,至少,要先当一个村长,才会有了话语权,不然,就算培养出萝卜,怕也难保住优势。

  要不,抽个时间,去大些的城市看看?

  用诗词歌赋什么的,傍了一方大佬?

  头疼…

  董蒙躺在地上,仰望着天空,越发的有些迷茫了。

  “阿爹,你回来了!柱子叔,你也回来啦!”

  耳边传来虎子欣喜的呼喊声。

  算着天数,老牧这一走,就是七八天,也不知道去干啥了,要是去什么郡城,走这么远的,可就麻烦大了。

  “虎子,你师父呢?”

  “哦!阿爹,师父在后院呢!这人受伤了呀,来,我扶着他,阿爹把他放下来吧。”

  “柱子,你看着他们,我去请先生。”

  董蒙在后院,听到了如此的声音。

  遂即,有些急促的脚步由远及近,董蒙站起身来,看到虎子与林牧站在几步开外。

  “老牧,回来啦?”

  “师父,有人受伤了,腿肿了好大,脸色也红的很,我阿爹想要请师父帮忙看看。”

  董蒙看着林牧一脸的风尘之色,又有掩不住的疲惫,不知为何,鼻孔间竟是闻到了血腥味。

  莫不是遇到了山贼,被人给抢了?

  挂念着看些伤势,董蒙长身而起,任由虎子父子跟着,到了前院中,入目看到几人,其中一人神色萎靡,不用上前,也能看出脸色极差,眼睛深闭着,也不知道是不想睁眼,还是昏了过去,至于扶着伤者的,想来应是虎子口中的柱子,其人身量倒也算壮实,只是如同林牧一般的疲倦,萎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