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选择



  朱樉和倾月走到一旁后,朱樉开口问倾月。

  “西安发生了什么事?”

  倾月摇头,说道:“西安发生的具体事情我们不清楚。只知道王府下令西北所有驻军,进入战事准备。除边防的卫所官兵以外,其他驻军全部开拔到潼关和武关集结待命。”

  倾月将她所知道的消息全部告诉朱樉。

  朱樉听后点头。

  她们不知道王府中发生了什么事,很正常。

  毕竟自徐小菲离开王府,回到峨眉后。峨眉就没有一个人留在王府。

  或许,就算峨眉有人留在王府也是无用。

  赵敏如今的所作所为,在没有自己随身携带的金虎符情况下。以西安文武听命的态度来看。恐怕王府成了她的一言堂。

  然而对赵敏调动大军,和文武大臣支持的行为看去。朱樉已经明白赵敏要做什么了。

  看来自己必须要尽快赶回西安,阻止赵敏以及大臣们将自己架在火上烤。

  造反!这个想法,被朱樉早已否定。

  之所以否定造反,那是因为他在西北高度自主。朱元璋并没有阻止他改革创新的道路。

  况且,朱樉发现自己缺少真心实意跟着自己的人。

  准确的说,忠心朱樉的人并不少。只是他们大都是平民阶级。

  而大臣官员们,朱樉认定。他们多数都是墙头草两边倒而已。

  自己如果一帆风顺,想必锦上添花之人会络绎不绝。

  然而,当逆境之时。都不用想,临阵倒戈者,想必也是数不胜数。

  西北这个偏安一隅之地,朱樉可以在这里随心所欲。

  真正涉及到整个天下,朱樉还怕自己无法驾驭。

  想自己的初衷,是继承蒙古帝国坍塌时,留在全世界的福利。从而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做出指导性意见。

  挥军西进,才是自己需要去完成的使命。

  当自己走在为全世界谋福利的道路上时,大明?如果还是按照史书记载中前行。自己完全可以来一个回马枪,何必现在冒天下之大不韪。造朱元璋的反?

  毕竟,朱樉要为全世界的发展做贡献。恐怕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因为就算是一路横推到天边,时间也是无法减少的。

  “本王知道了,感谢你们救下李三。你们也跟随本王回西安吧!”

  朱樉对倾月说完,双腿一夹马腹朝着朱标走去。

  “大王。”

  倾月出口叫住朱樉,说道。

  “大王,李将军不是我们救下的。是西安的追兵主动退去的。”

  倾月将事情的经过,对朱樉一一言明。

  追杀李三的西安官军有数百人之多。凭她们峨眉剑派的十几个人,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数百官军手中,抢下李三的。

  虽然她们的个人武功都要高于官军。然而官军的协同作战,在团队作战的情况下。是江湖中人远远不及的。

  军人,与其他人都不一样。正如朱樉在西北要求的一样。

  不抛弃,不放弃。

  军人的背靠背,是可以托付性命的袍泽。是情比金坚的生死兄弟。

  况且,就算她们峨眉剑派有胜算。能从官军手中抢下李三。她们也不会这样去做。

  当然,这不止峨眉会如此选择。任何一个江湖门派,都不愿意与官军产生冲突。

  在李三的事情上更是如此。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贸然与官军对立,无疑于造反。

  原本就侠以武犯禁,这结果将会是门派的灾难。

  “主动退去?”

  朱樉听后重复一句,喃喃自语。

  倾月道:“是的,民女见到有一个江湖中人。拦住官军的道路后,官军就放弃了近在咫尺的李将军。”

  “原来如此。”

  朱樉听后点头。

  他已经明白,倾月口中的江湖中人。必定是赵敏手下的花满楼之人。

  毕竟花满楼,是赵敏散布在天下各地的情报系统之一。

  为什么赵敏在最后,会故意放李三来给自己报信?

  是不想把事情做绝?还是行亡羊补牢?

  然而在朱樉心里,无论赵敏是出于何种目的。她都已经越过了朱樉内心的红线。

  不在犹豫,朱樉拍马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