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房遗爱的幸福和烦恼-第2/5页



对于高阳这样的勋贵子女来说,《大唐日报》、《长安晚报》、《渭水日报》等报纸,都是属于每天的必读之报。

这是她们了解这个世界最主要的渠道。

“楚王殿下应该是在鼓励关中百姓往辽东移民,朝廷给的优惠措施也比当初推广水稻种植要大。府上如今在广州有将近十万亩的甘蔗地,压制的糖霜带来了大量的利润。高阳你说到辽东,我倒是觉得明年我们可以一起去一趟辽东,在那里买上几万亩的田地,跟着报纸上的建议去种植水稻和大豆;如果成功之后,立马扩大面积,将辽东的水稻和大豆种植,打造出我们家的另外一个收入来源。”

跟李宽混的久了,房遗爱的头脑哪怕是再不灵光,也开窍了几分。

当初李宽鼓励房家去岭南种植甘蔗,结果房家听了建议,挣了大钱。

如今《大唐日报》上鼓吹的内容,很显然是可以看出来有李宽的意见在里头,房遗爱自然也是要响应的。

“可以啊,我们走陆路去辽东,然后走水路从登州上岸,之后再走陆路回长安,要把一路的风景好好的看一看。”

高阳现在是个旅游达人,除了跟房遗爱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剩下的爱好就是游览各处风光了。

“没问题,这几年我们先把大唐转个遍,到时候等观狮山书院的船队把前往美洲的海路探索清楚了,我们直接定制一艘大船,直接来一个环游世界!”

房遗爱现在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高阳的爱好就是他的爱好。

“你说的是‘格物书院号’吧?我听说李淳风和李忠的儿子今年年初乘坐着它去了澳洲,要在那附近多修建几个补给港口,说是明年就要前往美洲了。要是顺利的话,说不定后年就有新的海路出来,到时候我们倒是可以考虑跟着走一趟。”

高阳根本就不知道危险是什么。

在她眼中,追求刺激,跟着心走,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也跟她从来没有吃过什么大亏有关系吧。

“前几天尉迟环不是从蒲罗中回来了吗?听说那里已经成为南洋最大的城池,不仅有十几万唐人生活在那,还有不少大食人、占城人、林邑人和倭国人待在那,甚至有一部分突厥人都被运输到了那里。

因为广州到蒲罗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和人员来往需求,东海渔业还开通了蒲罗中到广州的定期客船,每隔两天就有两艘海船相向而开。登州到扬州,扬州到广州,或者是杭州、明州到泉州、广州,这几个沿海的州府,都有定期的客船在来往,海路已经非常成熟,补给也很方便。

如果李耿和李义协他们能够顺着前往美洲的航线,在途中多兴建几个补给港口的话,那么到时候我们前往美洲,还真不是什么问题。我可是好几年前就听楚王殿下说过了,美洲的风景跟大唐很不一样,不仅有传说中的高产粮食,还有许多的新奇植物和动物,风景更是不同。”

房遗爱虽然也是支持高阳去美洲旅游,但是话里话外,其实是觉得需要再等一等。

哪怕是李耿和李义协成功的到达了美洲,不经个几年的航行,航线也不可能成熟。

哪怕是李宽开了金手指,给他们提供了最合适的海图和航线,也不能替代船只的亲自实践,和船员的远行锻炼。

“我听那李淳风说,他有个师弟,带着一帮道徒,历经十年,居山建观,已经在华山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水经·渭水注》有云: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要不我们干脆先去一趟华山,看看那里的风景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好。反正华山就在长安城西边,过去也很是方便。”

“这个可以有!我估摸着陛下他们还要十来天才能回到长安城,要不我们干脆就明天出发,去华山游玩一圈吧。”

房遗爱对高阳的性格很是了解,知道要是不顺着她的意思来,自己这几天绝对没有好日子过。

正好,最近腰有点酸,如果爬山的话,高阳肯定没有力气折腾自己了。

“哎!”

就在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在那里聊天的时候,不远处的辩机发出了一声叹息,满是黯然的回到后院。

而悬在房遗爱头顶上的那只绿色帽子,总算是没有机会降落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