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章 散尽万贯家财-第2/3页





    是可忍孰不可忍,朕的威严何在?皇家的威严何在?/p>

    不行,这事儿不能任其展下去,必须让胭脂奴的娘亲好好说说她,以后不得和王铮那厮接触。/p>

    皇上郑成去了周夫人的寝宫,和周夫人细说胭脂奴之事。/p>

    周夫人闻听之后,也是心急如焚,自家闺女可还是个闺女,可不敢让王铮那厮坏了身子。要不然,以后她还咋能嫁人?/p>

    于是乎,周夫人午饭都不顾得吃,起身就去了宫外胭脂奴的恒安公主府。她可就胭脂奴一个独生女儿,胭脂奴挂着她的心。/p>

    今年胭脂奴已经十六周岁,按照律法,她过了年就已经搬出内宫,去了早就给她建好的恒安公主府居住。/p>

    现在她不再每天跟着娘亲,已是个自由人。/p>

    王铮因为心里憋屈,就没回大将军府。他出了皇城后,而是去了洛阳公主府。/p>

    他在郑妽的爹爹那里受的气,要找郑妽泄出来。/p>

    郑妽碰巧不在府里,她这些天还是很忙,今日她和钱明珠以及翠姑,正在商议给官办钱庄投入多少银钱的事儿。/p>

    听从王铮的建议,户部正在准备商铺筹措银两,准备开办朝廷官办的钱庄。然后就印制钱引、交子和小钞,面向全大郑行,以更快更好地展大郑的经济。/p>

    可在全大郑的州府,几乎是同时择地开办钱庄,每个钱庄里前期投入的银钱,每天至少就要保证有五十万两银子。大郑有几百个州,每个州即便只先开一家钱庄,每一家钱庄的储备金,哪怕只有五十万两白银,加起来就是数万万两。/p>

    大郑虽然足够富裕,户部虽然不差钱,可也不敢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银子。/p>

    别的需用银钱的地方多着呢!户部至少要留存三千万两以上的银子,准备随时应对突情况。国库不可能为了筹建钱庄全部搬空。/p>

    何况,一个州仅有一个钱庄明显不足,钱庄至少要在,每一个县至少开一家。而大郑却有一千多个县,南部那些商业比较达的地区,钱庄就更要开的多一些。/p>

    需用的银钱数目太巨大,户部除了保证必须的银两外,其他的即便全部投入钱庄,窟窿还是太大。/p>

    于是,还是听从王铮的建议。/p>

    大郑所有的高官巨富平民百姓,只要家里有闲余的银钱的,谁都可以入一份干股。就是只分红利不参与经营。/p>

    可像这种以银钱生利的事情,文官们是不屑做的,再说文官自视甚高,大部分都不经商获利,仅凭俸禄和家里的土地收入生活,也不会有太多的银钱。/p>

    何况,标准件作坊虽然已经开始生产,也见了利,可却还不多,也没分到大家的手里。/p>

    上京城里的大部分高官,现在均是急哈哈的一穷二白,拿不出太多的银钱,投进官办的钱庄。/p>

    钱庄的资金不足,商户和百姓就不敢信任,没人信任的话,开了还不如不开。/p>

    于是,钟肃求爷爷告奶奶,央求王铮给他想想办法。/p>

    除了把真金白银凑足了,王铮能有什么别的办法?/p>

    他让钟肃派出能臣干吏,在全大郑范围内宣传钱庄,鼓励所有商户和高官巨富,一是在钱庄里入股,二是把家里的闲钱存进钱庄。/p>

    钱庄以朝廷的名义保证,存取自由,存钱有息。并且,官办钱庄给出的利息,比私营钱庄的利息,也要高出少许。/p>

    只要有好的举措,办钱庄的难处就会迎刃而解。/p>

    王铮还以身作则,主动承诺自家大力支持朝廷办钱庄,也会入一股。/p>

    可是,所谓财不露白,为了避免别人眼红,避免别人的闲言碎语。/p>

    于是,郑妽和钱明珠以及翠姑,就装的像真的似的,这几天又是卖房子,又是卖地的筹措银钱。/p>

    翠姑还从库房的犄角旮旯,好不容易才扒拉出来两件,只值三万多两银子的战利品,大张旗鼓地找人卖了。/p>

    好吧!王铮的三个婆娘装的太像,别人皆以为,王大将军家的资产虽多,可他家还有义学和赈济院要投入大量的银钱,现银却是不多了。是无奈之下,才又是卖房子又是卖地的,在为钱庄筹措银两。/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