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十寨来投



    主寨前,仅剩下的5位寨主,在俞大叔的带领下静静等候着朱常淞。

    朱常淞骑马来到主寨,或许是洪三通准备为己所用的原因,沿途兵祸的痕迹并不太多,心中宽慰。

    “朱少爷,于我十寨大恩,受我等一拜。”朱常淞刚下马,俞大叔带头说完就拜。

    朱常淞急忙上前扶起几位寨主“大家都快起来。我与陈公有约在先,守望相助是本分啊。”

    众人这才起来。

    俞叔上前道“老夫俞正龙,公子大义,在下感激不尽!”

    俞叔估计40快50的人,身子硬朗,头发胡子白了不少,朱常淞感觉像自己想象的三国名将黄忠。

    “俞叔您就别客气了!”朱常淞自己清楚孤悬海外的不易,不管是对陈衷继还是眼前这几位寨主,都是打心里敬佩。毕竟人家没bug,全靠自己打拼。

    俞叔接下来介绍了余下的四位寨主,几位寨主也都30往上的年纪,一看都是练家子。不过除了俞叔几乎人人挂彩。

    一番客套,在俞叔的引领下众人来到了大堂,俞叔坐了主位。

    下人上了茶,俞叔道“朱公子,请用茶。”

    朱常淞喝了一口茶,很满意。台湾确实不种茶的好地方。“好茶!俞叔此番我来一是不放心我那些人,二是来吊唁一下老陈,最后是想看看是否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

    俞叔起身道“朱公子,您要看得起老夫,叫我老俞就好。叔可当不得。”

    “好,就听俞叔,哦,不对!老俞,您坐下说。”朱常淞不是磨唧的人,当即改口。

    俞叔挺高兴,看来这个朱公子确实是做大事的人。坐下后答到“朱公子手下精兵,简直以一当百,战后更是马上退回,于百姓秋毫无犯。我等佩服得紧!”

    “呵呵,哪里哪里。”嘴上这样说,朱常淞心里乐开了花,秋毫无犯果然刷声望。

    “老陈的灵堂还未建好,改日陪公子前往如何?”

    “还没弄好?”这多大半个月了,尽管天冷也快坏了吧。

    俞叔有些愧疚道“老陈是出海被李之启杀的,这个畜生为了打击我十寨士气,竟然将他的首级砍下,在我十寨各寨前展示??后来首级是拿回来了,身体却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寻回。所以今天一早才开始布置灵堂。”

    “哎!老陈也算英雄一世,不想最后落了个这样的下场。”朱常淞和陈衷继接触不多,多数认知来自后世所查资料,对这样一位驰骋东亚海上的名人很是感慨。

    “是啊,老陈继追随颜王多年,出生入死。郑一官出走后,聚拢了散沙般的十寨,最后出海遇害,也全是为了十寨。”俞叔说得动容,一屋子的大汉,想起陈衷继的好,也都有些泪目。

    “老陈一心为了大家,确是我等楷模啊!”朱常淞也跟着点了一波赞。

    缓了一会,俞叔接着道“至于公子还想帮助我十寨,我等确是不敢再有任何奢求了。公子您派兵救了十寨就已是天大的恩情了。”

    既然俞叔都拒绝了,朱常淞也不好再说。

    众人闲聊一会,共同吃了一顿便饭,见天色已晚,就相约明日一早再去拜祭陈衷继。

    由于主事之人的大丧,这顿饭并没有酒。朱常淞清新的回道住处,也睡不着,干脆叫来通行的朱庭赞闲聊起来。

    话题从特战队在本次一系列战斗说起。两人都对此战法表示了认可,特别是朱庭赞结合实战,对连弩提出了新的改进要求。

    朱常淞突然话题一转问道“庭赞,你如何看十寨?”

    朱庭赞并未理会少爷的意思,答到“此战过后,十寨损失严重,而且眼看着马上就要过冬了。他们的人从寨主到村民,大多或多或少和那郑一官认识,谁知道还有没有和郑一官勾勾搭搭的。”

    十寨里管事的,几乎都颜思齐带出来的,后来也就顺理成章都成了郑芝龙的人。而十寨的村民,是去年,也就是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在熊文灿支持下,从漳州、泉州招纳来的灾民。

    在没有资料可查询的前提下,朱庭赞可以用短短几天对十寨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这一点朱常淞很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