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周使入荆



    从函谷回到弘农,用了近六七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郭奉孝递呈了不少来自调查司探取的消息,以及齐王送来的一些情报。

    局势和先前变化不大,可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情报还没有传过来。也可能是这些情报本身,就带着些许迷惑的行径。

    河洛一带,赵国依旧有不少兵马存在,虽面临着大周和齐国东西夹击的态势,但不论是守还是攻,皆可行之。战场上的两万精骑,给了赵军太多战术以及战略上的选择。

    东南豫徐战场,根据齐王的消息,颜良大军仍在继续向徐州前进。但这指不定是啥时候的消息了,也许颜良已经杀到郯县外了,也许颜良所率的赵军主力,早已调转枪头了。毕竟,传到自己手中的消息,都是发生在起码半个月前的事了。

    也就长安那边的还算及时,先前逃避征役的事情,跟大局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什么事。而阎相让自己看到那封奏疏,意思也应该只是想委婉的提醒自己,这场战争大周能坚持的时间,可能要比战前预估的短上不少。

    余者,就是备受关注的河东、并州局势了。

    赵衢那边还好,就隔着一条黄河,现在应该退回箕关以西,做好防范准备了。骁骑校、羽林骑速度快,应该也快到安邑了。

    徐荣那边各军都在后面不远,最快两日功夫就能抵达陕县。第十二军和第十三军,十日内也能到达安邑。

    再加上安邑那边的一师守备军,河东的兵力也将达到四万五千余步骑,保住河东不失没问题。只不过,西河、上郡以及河套地区,恐怕都面临着失守的可能性。

    局势若极度不利的情况下,仅靠公孙续的第二骑兵军,想要保住这方圆几百里的疆域,难!

    至于轲比能,只要不临阵倒戈,落井下石就已经算是幸运了。

    从主动进攻,被迫转变成战略防守的感觉,还真是让人不开心啊~

    ....

    抬起头,凝视着正前方的屏风,高诚脑海中可谓是思绪万千。

    现在的大周,表面上看起来依旧稳固如山。可事实上,只有自己最清楚。它就如眼前的这张屏风一般,稍微大点的风,都可能把它给吹翻在地。

    于函谷的诸多谋划,什么以退为进,什么效前之故事,行疲赵之策。白了,都是无奈之举,暂存实力罢了。

    如果赵国一心灭周,此战大周社稷所面临的危机,不下于当年鲜卑倾巢南下。

    大兄,国朝好歹,可就全看汝了!

    不管怎么想,怎么猜测,怎么构思.....

    最终,大周国阅去往,高诚也只能寄托在苏则的身上。

    晋阳城下,有着大周最精锐的八万部队,要是被全歼在并州的话,大周内部会出现何等变化,自己根本不敢想想啊。

    四世三公的袁氏,在士族中的号召力,更不容忽视。

    “噔噔....”

    “何事?”

    “启禀陛下,阎相送来一封奏疏,请陛下亲启。”

    “嗯~进来吧!”

    高诚话音落下后,室门便为之而开,赵常侍将一封奏疏呈至面前。

    接过奏疏,高诚打开瞥了一眼,皱了下眉,随即又有舒缓,片刻后露出欣慰的笑意。

    “老赵,龑儿不错啊。虽字迹不行,但这句批语,甚得朕心啊!”

    “太子殿下自幼聪慧,又得陛下孜孜教诲,必具贤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