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负利率时代-第3/4页





    2019年8月6号,瑞士银行宣布对50万欧元以下的存款账户收取年费,并且不支付利息。

    同样地,由于欧盟组织金融体系的利率是-0.5%,这意味着,一个人在欧盟所属的银行存款1万欧元,一年后,只能取回9950欧元。

    2019年11月21日,已经卸任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职位的周小川,在创新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言下之意,我们社会可以推迟进入到负利率时代的时间长度,延迟它的到来,但是改变不了历史的归途,负利率时代是一定会到来的。

    在2017年之前的20年时间里,我们已经习惯了房价的上涨、物价的上涨,人民币购买力的贬值。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国家依然处于发展阶段,各行各业的商品和服务,还有着巨大的空白市场去等着发掘。

    房贷利率5.53%、民间借贷利率10-30%、p2p网贷利率20-50%。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低于6%,都没有大妈大爷看得上眼了。

    从2017年开始,高收益的幻象,逐一破灭了。房价下跌、p2p平台爆雷、上市公司多元化扩张一地鸡毛。那些追逐高收益的人,不仅没有得到高利率,连自己的本金都损失掉了。

    股市收益率预期降低、年轻人就业心态放平、中年人只求保住饭碗,这才是未来我国经济的「新常态」。

    进入低利率时代后,我们去银行存钱,不仅没有利息,还要倒付费用给银行来负责保管我们的资产数据。

    为什么呢?

    因为银行收储之后,将居民资产保管在银行内部,它放贷不出去,没有人来借款,自然赚取不了利息差带来的利润。

    所以,负利率时代到来以后,谁放钱在银行,谁就要支付给银行一定的费用。

    如果借款人发现,自己的存款没有利息,全社会的无风险利率都接近于零,企业不愿意去投资,社会gdp增速原地踏步,自己反而要承担4.9%的利率,那这种负担,绝对是压力山大,不可承受的。

    等到那个时候,别说奢望房价上涨成为了白日梦,每年下跌2-10%,都是很有可能的,结果还要凭空承担-4.9%的利率亏损,傻子都知道,应该抛弃房子,直接断供。

    如果大批量的买房人,集体断供,最终会引发什么后果呢?那就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翻版,银行将倒闭,经济继续萧条,年轻人失业。那种后果不是每个社会都能承受的。

    对于那些在2020年,就选择了「lpr利率+基点加成」模式的买房人而言,会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地迎接低利率时代、甚至是负利率时代的到来。

    理想情况下,假如5年期lpr利率降低到了零,那么当初的买房人承担的房贷利率就只是当初的「基点加成」,无论是上浮还是下浮,都可以认为轻如鸿毛。

    这个时候,原有传统模式买房人,承担的利率是4.90%,接受了新模式的买房人,几乎没有房贷利率!

    年化4.90%利率的差别,如果房贷余额还剩下200万,那就是年化9.8万元的差距。这钱不香吗?为什么要凭空贡献给银行呢?

    站在2020年的门槛上,央行一眼洞穿了未来20年的经济轨迹,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引导各大商业银行贷款人,和借款人,重新签订锚定于lpr利率的贷款合同。

    这不仅是给予借款人的大红包,也是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未雨绸缪,将收益和风险,在借款人和贷款机构之间分摊,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

    但是,央行出台的房贷改革新政,让贷款人和借款人重新签订利率合同,充满着大量的金融术语和晦涩的概念。

    商业银行的目的是为了逐利。它们作为贷款人,赚取利息差,让借款人承担的利率越高,银行的利润就越高。

    收取智商税的最佳方式是,制造信息不对称,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收割对方。

    商业银行很可能会巧舌如簧、口吐莲花一般,故意将两种利率模式,说得借款人如云山雾里,眼冒金星。

    站在银行的角度来说,它们希望借款人像无头苍蝇一样,跟着他们的节奏走,惦记着你的钱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