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东明徐家-第3/4页
苏缘并没有理会这个她并不认识的族兄,而是继续对徐明远问道:“二哥,为什么徐家宗族在东明,而远山却在大名?徐氏族子弟皆在东明县的明山书院读书,为只远山一人经商?”
徐远明一顿,没想到苏缘会拿出这件事情来说,犹豫了一下变开口道:“当年远山触犯族归被逐出族,如今时移世易,现在徐相也是在明山书院读书,远山离开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商量他回族的事情。毕竟他现在已经成家,徐相和徐应将来要是科举,总是要有老师和举荐人的不是吗?”最后那句话明显是对苏缘说的。
真是黑说成白,当年明明是你们因为顾忌徐远山的父亲徐敬敏,所以在徐敬敏死后,随便找的原由,将他逐出宗族,这件事情发生时因为许远山年幼,所以连许远山自己都不知道,还是苏缘在东明的时候知道的,只是时隔多年,具体原因已经很难追溯了。
因为徐家在东明县也算是是大家族了,徐远山那时就是因为在东明呆不下去,才会在大名安家落户。
虽然事情不能追溯,但是苏缘知道徐远山是绝对不会想要重回徐氏宗族的,徐远山幼年失怙后无缘无故被宗族驱逐,怎么可能对徐氏宗族没有怨怼,只是徐相十分聪明,在学业上也很有天赋,虽然自从元宗即位后开放科举,允许商人参加科举,可是士农工商,商人轻贱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是一时就能化解的,所以各地的书院对于大部分还是不愿收商户出身的学生的,很多自诩傲骨的文人更是不愿给商户子弟举荐,因此为了徐相徐远山在徐氏宗族那里每年都要捐不少祭田。
徐远山怎么可能想要回去这样的宗族呢,就算他想回你们也不会让他回的不是吗?
“商量重回宗族的事,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远山出门前并不是这么说的。”徐远山听说汴京的白鹿书院开放入学,不在收荐信入学而是施行考学制度,徐远山便想带徐相去京城,但是这些苏缘并不想告诉徐远明,苏缘直接让旁边的侍女拿出几张文书,“我也不想再说这些,这是当年远山被逐出族时,徐氏宗族与远山在官衙立下的文书,和分出来的户籍,我肯定的是,如今东明徐家的族谱里没有徐远山的名字就对了,我听远山说,当年的事您可是在场的。”
“苏氏,你这是什么意思!”徐远山怒道。
意思很明显,你们东明徐氏还做不了我们家的主!
苏缘淡淡开口道:“自然没别的意思,只是丑话说在前头,二哥要来帮忙找远山,想要派人手一起去镇洲,我还有三个孩子自然不胜感激,至于其他事情就不劳烦二哥操心了。”
“好好好,你既然不用我们操心,想必找远山的事情想必你也用不上我们,我们还在这做什么!走!”到时候有你求着我们回来的时候。
徐远明带着几个族兄离去之后,苏缘才看向徐相,徐相在刚才就一直呆在一旁不出声,徐相今年才十二岁,徐远山今年三十一岁,一直很看重这个长子,徐相也从没让徐远山失望过,一直是个很有主见很聪明的孩子,在书院的成绩也一直都很好,说起来苏缘自己的两个孩子更像苏缘一些,徐相倒是很像徐远山,是个很自主的人。
在‘从前的时候’徐家剩下的他们母子四人,就只有徐相独善其身能脱离徐氏宗族的掌控去汴京很好地生活,还曾想把自己和苏筠也接走,只是苏缘没能等到这一天。
徐相起身轻轻叫了一声:“母亲。”
苏缘抬了抬手示意徐相先坐下。
然后对着一直站在门口的绿音吩咐到:“绿音把曹掌柜叫进来吧,相儿总要知道一下具体情况。”苏缘说着自己的情绪竟也有些忍不住,克制之后转身对徐相道:“曹掌柜一早就到了,毕竟他是与你父亲最后相处最多的人,你也听听他怎么说。”
其实苏缘也是想知道徐远山最后的那一段日子的经历的,上辈子只顾着哭喊大闹,怨恨曹掌柜还来不及,哪里想到要听这些,根本就不知道徐远山的打算,这一次母子俩坐在一起听一听,也断是为以后做打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