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多年前的心愿-第2/3页





    在他上小学的那些年月,家乡里的乡亲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蒸米粉的习惯,林强曾请教过自己八十多岁的奶奶,他奶奶说,蒸粉要爽滑,磨米浆的时候,水的比例要掌握好,沉泡时间也要适当,米浆磨得越细腻,蒸出来的米粉就越滑爽,而且还无意中跟林强提起,有次她在米浆里加了些生粉,蒸出来的米粉更加的爽滑。

    林强曾装作随意的向龙强提起自己奶奶说的方法,龙强当时愣了愣,并不置可否,林强就知道是被自己说中了。他也知道龙强把自己的配方和工艺当作秘密,不便过多的去打听。

    龙强收了铺之后,便赶到了实业公司办公室。听完林强他们的设想和开发的条件,龙强相当的震惊。

    “老同学,你们真的那么看好这种蒸米粉?”龙强问道。五十万元对他来说真的是相当巨大了,林强他们居然一出手就敢拿那么大笔钱出来作尝试,而且还给自己开出了三十万元的年工资,这差不多相当于自己好几年的收入了。

    “没错,就看老同学你有没有这个信心,能够把我们家乡这种特色美食推广到外面去了。”林强给他递了支烟,“我这几个朋友说了,如果有信心的话,我们几人将会成立一家餐饮公司,请你到阳州那里去做一番试验,公司将会先预付给你十万元的工资,还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把这种蒸粉做成一种牌美食,怎么样?老同学,有没有兴趣?”

    龙强显然是心动了,他正在老家那里建新房子,刚刚做好了基础,手里的资金不够,还想着慢慢备料,争取在年底前把首层建起来,如果一下子能拿到十万元,则马上就可以把整栋房子建起来了,“老同学开出那么优厚的条件,我当然有兴趣了。不过,你也知道,我一直只在我们这个小镇里蒸过这种米粉,到别的地方去还真的不敢保证能蒸得出这种味道来。”

    “没关系的,我们几个拿出这笔钱,就是想做一次有益的尝试,老同学你也不用担心太多,我这几个朋友都是有钱的主,这笔钱大部份是他们拿出来的,对他们来说,湿湿碎啦,你只管放手去做,而且,你现在那个早餐店也不用停业,先交给你老婆打理。”林强道。

    “既然老同学那么瞧得起我,没说的,我决定跟大家合作。”龙强道。

    “那好,我们这两天先回阳州那里做些前期准备,阿辉和志平现在也长驻阳州那里,到时候我让他们回来接你过去,你也先回去安排好自己店里的事。”林强道。

    待龙强出了办公室,李婉问道:“不用跟他签份协议?”

    林强道:“先不用,乡下这里的人都很纯朴的。走吧,陈然你负责送小张回凤城,我跟李婉直接赶回阳州。”

    ******************

    林强他们这次返回阳州,是受邀出席陆洋河跨河大桥的开工庆典的。

    陆洋河整治工程的顺利完成,为东北面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而跨河大桥的动工,正式拉开了东北面转型升级的序幕。

    阳州新潮牌实业公司作为整治工程的直接参与者,从整治方案的提出到具体策划,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蒋荣生借这次整治工程,重新理顺了阳州官场里的关系,张伟全也抓住这次的机会,获得了蒋荣生的极大赏识,两人在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默契,而阳州本地官员都以张伟全马首是瞻,蒋荣生开展工作起来就顺手多了,许多的想法和计划都第一时间得到了落实和执行。

    而促成这种良好局面出现的关键人物正是林强。他非常聪明的充当了蒋荣生和张伟全之间的联系纽带,巧妙通过预先把策划好的整治方案交给张伟全,让他找到了可以直接跟蒋荣生沟通的渠道,并亲任工作小组组长,调动手下所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非常完美的完成了陆洋河的整治工程,虽然特色商业街上那些画舫船还在紧张有序的施工当中,但河涌整治后的整体效果已经通过电视和报纸的多次现场报道,给了阳州市民一个很大的惊喜。

    蒋荣生在市委会议上多次对整治工程提出了表扬,这也是他主政阳州以来的首个重要政绩工程,而且还是跟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和赞扬。这次跨河大桥的兴建,本来就是整个整治工程的重要部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把东北面跟市区真正的联通起来,极大的提升了东北面的地域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