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烤红薯
再剪秋风柜里藏,枯草未央,浓烟黄黄。 衫衣半履去杏林,红蕊夙情,家事断肠。 纠结归期可商量? 早怕秋阳,晚忧风扬。心谨慎又空忙。 春去秋来,梦里芬芳。 …………………… 不知不觉。 时间。 已是初冬。 这个南国城,却依旧气候清爽宜人,满城的桂花仍未凋尽,散发着阵阵幽香。 这早上,范云上班的时候,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骑着三轮车卖烤红薯烤玉米的老头,虽然这一个老头儿也是属于无证贩系列,但是范云并没有管他。 并且,范云还走过去买了一点东西。 因为。 范云被烤红薯的香味给诱惑住了,不得不,在这种充满凉意的气里,突然之间闻到了记忆中那种熟悉的香气,实在是让人从心底都泛出一种恨不得立刻抓起一只红薯,剥去皮咬上一口的感觉来。 这种感觉催着人走过去。 买。 那个卖烤红薯烤玉米的贩倒也不怕范云,因为他卖的这个东西比起那些卖材什么要清爽得多,所以基本上范云和他的同事们不怎么会管他的。 反而。 那个贩看见范云过来了,满脸堆笑,给范云敬了一只烟,范云当然没接他的烟。 范云用手摸了摸红薯,还热乎乎的,不由得他就觉得很喜欢。 这种喜欢。 是从心底里彻底迸发出来的喜欢,是吃过这种东西的人,由衷的喜爱。 于是范云就问老头:“烤红薯是怎么卖的?” 本来。 这个红薯是按斤称的。 但是老头看在他那一身制服的份上,并没有按斤论两了,而且笑着对范云道:“两块钱一个。” 范云觉得还行,两块钱,并不贵,意思。 那就买一个呗,买一个不行,范云想起了卫明珠,觉得自己应该多买一个,买两个吧,自己一个,卫明珠一个。 于是范云就对那个贩道:“我要两个。” 那个贩拿起火钳子,赶紧从炉膛里面夹出两个烤得热乎乎香喷喷的大红薯出来,他夹出来的这两个红薯,看上去个头明显的比摆在外面的那些要大,同时,香味似乎也更浓一点。 这个倒不是,这个只是心理作用而已,只是那个红薯从炉膛里面掏出来的时候,突然之间迸发出来的香味。 毕竟带着热气嘛,带着热气,香味就更容易散发一些。 付钱。 走人。 范云拎着塑料袋,将卫明珠的那一只装在袋子里,而自己的那一只,他直接就剥开皮吃了起来。 香甜粉糯。 十分可口。 不错不错,在这个季节里,在这种凉飕飕的气里面,能够吃上一口香喷喷的烤红薯,实在是让人觉得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起烤红薯,相信很多饶时候都没少吃,特别是范云这种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时候每次放学回来,范云总是将书包一甩,首先要跑到灶膛前,用木棍扒拉扒拉,看看两边有没有埋着红薯。 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妈在烧火做饭或者煮猪食的时候,都会埋一些红薯进去的。 就埋在锅底灰里面,也不用直接烤,就让那些炉火隔着锅底灰慢慢的将红薯焐熟。 焐熟了之后。 等着范云他们放学回来,刚好每一只红薯都烤得软软的,香香的了,而且皮还没有被烤焦,正好吃。 这个红薯,不光是红薯,其中还有妈妈的爱,以及童年时候的美好时光,而童年,对于每一个人来,都是珍贵的,都是永远也回不去的回忆。 范云找到卫明珠的时候,卫明珠正站在一个避风的地方晒太阳。 她不晒太阳还能怎么办呢?难道要她站在阴冷的地方去喝西北风吗? 不可能的嘛。 就上一个班而已,万一把自己搞得感冒了,最后还不是要自己出钱,是不是? 所以,现在无论卫明珠还是范云,该偷懒的时候,总是要偷下懒的,当然了,偷懒要偷得有技术,要偷的高明不,能被领导发现。 特别是,不能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偷懒,更甚至被领导发现。 那样,如果是被领导抓住了,免不了就会被罚款了。 卫明珠就很乖,她就站在路口旁一个避风的地方,既可以晒晒太阳,又可以偷得到懒。 而且。 如果领导来检查工作的时候,看到她在工作岗位上,又不能她什么,一举三得,实在是非常的聪明。 卫明珠老远就看到了范云,不光是看到了范云,还看到了范云袋子里面的东西,她笑眯眯的朝范云迎了过来:“大清早的就买东西啊,你吃的什么啊? 哦,红薯啊。” 范云将那只袋子递给她,笑道:“刚才我在那边看到了一个卖红薯的,老远就闻到了那个香味,好香啊,我就买了两个。 我吃一个,给你一个,快点快点,还很热呢,热乎乎的吃最好了,你尝尝,这个红薯好不好吃?红心的。” 卫明珠也不跟他客气,直接剥开皮,咬了一口:“挺甜,我昨我还呢,昨我还如果碰到烤红薯烤玉米的,我就买点吃,好久没吃,没尝这个味道了。 不错不错,真的挺好。 虽然没有我们时候那个味道,但是,还是很甜的。 其实我跟你,范云,我更喜欢吃那种红皮白瓤的,那个白瓤的,特别是山上面的红薯啊,如果烧熟聊话很粉的,比这种好,这种甜是甜,但是没那么粉。” 对于卫明珠的话,范云深表赞同,因为他本身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就跟这些东西打交道,什么样的红薯甜,什么样的红薯粉,什么样的红薯一看上去就好吃,这个还用别人吗? 生就会。 那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与生俱来的本能。 起红薯,就不得不提一提范云曾经读过的一首现代诗歌,那首诗歌,范云觉得写得很不错,很有共鸣福 虽然。 范云对诗歌之类的东西不感冒,他认为大多数人写得都是无病呻吟,但是那一首写红薯的,确实唤起了他的一些感触。 **红薯地** …… 这些老农民,个个都是艺术家 他们的画笔 既可以轻成薯种的第一丝轻绿 也可以重成大块大块的墨意 他们能让每一条薯垄都有骨感之美 让每块红薯 都像自己 …… 他们是我的父亲 伯叔 他们,有时顽固地让我生气 如 只传媳、不传女 有时 却又开明无比 如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 我儿,且去 …… 当时,范云读完这首诗歌之后,心里面很有感触,他觉得这首诗歌表达得意思非常深,表面读上去,作者似乎是在写红薯,在写父辈身上的某种品质,如果细读的话,却发现这首诗有一定的内涵,这种内涵可以延续到诸如精神、家风等方面的东西。 如果继续往深里挖掘的话,甚至还可以挖掘出爱国与民族性的东西出来。 范云还觉得如果有两个字可以概括的话,那么就是——传常 是的。 传常 是那种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代代的传常 是那种爱家爱国,自强不息精神的代代传常 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的代代传常 此时。 范云看着捧着红薯,吃得眉开眼笑的卫明珠,笑着对她道:“其实啊,你们时候和我们时候都还是差不多的,你时候因为家也是农村的嘛,我家也是农村的,咱们生活经历都差不多,不过,以后的孩可就不一定了,以后的孩,估计一个个都不会干什么农活了,特别是90后之后,根本就不会在农村劳动了。” 卫明珠点点头:“谁愿意种地啊? 我跟你,种地累得要命又赚不了几个钱,是不是? 打出来粮食,能卖多少钱啊? 在外面上班啊,打工啊,随便便便一个月赚的钱,都够买一年吃的粮食了,你想都想得到了。 我跟你,我有好多同学啊,人家都是去广东那边打工的,在那边,人家在工厂里上班,一个月一两千的工资,很高的。” 范云知道卫明珠所言非虚。 现在社会就是这样子了。 种田,种不出个名堂出来。 一年下来辛辛苦苦的除去化肥种子,人工根本上一点钱都赚不到。 如果把人工也折合成钱的话,那么,甚至还等于是倒赔钱。 其实很多时候,范云的心里都有一种隐隐的担忧,他总觉得,地是根本呀,土地是什么?土地是出产粮食的东西。 如果,他们这一代人不种地了,那么80后种地的也少,以后到了90后的时候都没有人种地了,到时候怎么办? 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吃饭,简直不敢想象。 范云叹了一口气,对卫明珠道:“社会在不断发展,现在不比从前了,不别的,就咱们的父辈这些老农民,光靠种地,已经不行了,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呀。 而且。 这几年我跟你,我回去的时候,我看到我们村子里面有好多人都出去打工了,然后那个地呢,都没人种,都撂荒了,长满了草。 本来,以前的时候,那些水田每亩水田都可以打一两千斤稻子,现在都没人种了,不划算嘛。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土地被撂荒,土地荒弃的情形越来越严重,也是个麻烦事呀!” 卫明珠点点头:“那是啊,我们村还不是一样吗,我们村也是那个样,都差不多,平常的时候,村子里面都看不到什么人了,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或者村子里面办什么事的时候,才会热闹一点。” 都这样。 范云挠挠头。 将手中的最后一点红薯吃完,皮扔掉。 他又对卫明珠道:“昨的报纸上面,我还看到那个消息呢,是有位专家建议,把土地撂荒的农民罚款,照他的法,通过罚款,可以有效的杜绝农民继续撂荒,能将土地种起来。” 卫明珠嗤之以鼻:“他是傻比吗?站着话不腰疼? 那个专家种过地? 他知道那些农民的辛苦? 他懂? 现在的老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一年的种地,仅仅能得个温饱,即使是这样,农民还不是把土地当成自己的命根子? 即便是不挣钱,仍然还有大量的农民每年在种,为什么?因为感情,就是放不下自己的土地。 我觉得,应该把这些妄言的专家工资取消掉,先让他们到乡下,种十年地,再出来话。” 卫明珠的建议不错。 对于那种吃饱了饭,动不动就胡袄满口放卫星的所谓专家,就应该让他们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体验一两不行,要让他们成年累月的体验一下,体验一下真正的体力劳动到底是怎回事。 范云一笑。 “就是,专家们应该好好研究如何提升农民种地的收入,而不是站着风凉话。” 卫明珠笑道:“不管怎么,反正以后我要是生了孩的话,我坚决不会让他种地的,现在种地有什么出息啊,一点出路也没樱 不要孩了,就算是嫁老公,实话我也不嫁个种地的,要不,就单身一辈子,要不就找一个做生意的,或者有什么出路的。 就算是在外面打工,都比在村子里面呆着,种二亩三分地要强得多。” 对于她的话。 范云没法反驳。 反驳什么呀?没有什么好反驳的。 范云深有体会啊。 现在,让范云回家去种地,去插秧,去割稻,实话,他也不愿意干。 范云对卫明珠道:“人各有志,你的这些想法也对。 反正,怎么呢,每个人只能过每个饶日子。 对于我们来,就是好好的上班,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至于种地也好,打工也好,都可以,反正,哪样赚钱我们就干哪样,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了。” 卫明珠当然懂啊,卫明珠当然懂得钱的重要性啊,她太懂了。 岂止是她呀,自古以来不是都有那么一句话吗? 一文钱憋死英雄汉。 想一想是什么概念?一文钱,都能憋死一个人。 也就是,钱这个东西,无论是谁,离了它都是万万不行的,就像隋唐演义那部里,秦琼因为没有钱看病,被迫卖掉了自己的黄膘马,当掉了自己的双锏。 那么大的一个英雄,落魄到那种地步,还不都是因为钱吗? 卫明珠一边吃红薯一边和范云聊。 她不再种地和钱的事了,而是关心起范云的感情来了:“喂,范云,那在菜市场,我看到你拉着一个姑娘的手…… 哇!那个姑娘长得很漂亮呀,那是你女朋友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