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浊酒-第3/5页
”太监,是啊,说来可笑,以前我看汉书之时亦曾想,怎么炎汉天子竟被家奴控于掌中,甚至为家奴所害,也多有不屑之意。可未曾想本朝竟也会如此,哎“。
”天宝年安史贼乱后,这大唐便不比过往了。自玄宗后期怠政,故政事多假手高力士,可幸是高力士形单影孤,虽权重却为害不深。安史乱起,肃宗于灵武仓促登基,多赖了宦官李辅国之助,肃宗也自然依其为臂膀。也正是因安史之祸,天子见疑武人,便借内官家奴驾驭兵事,那李辅国也是至此掌控天下兵马,权倾朝野。当时便是朝中宗亲宰相亦称之为父。肃宗崩后,李辅国扶立代宗,因慑其威,代宗更是尊其“尚父”。啧啧,一届家奴竟也当得起天子“尚父”?虽李辅国后为代宗所诛,可因旧事天子却不得不继续任用宦官,而后便有了程元振,鱼朝恩等权宦。此时,宦官虽势大却仍可控。“
”德宗即位后,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河北诸镇作乱攻陷长安,天子出游奉天。此乱后虽平息,可乱起之时禁军糜烂不法,天子诏令护卫却无人所至,泾原事后,德宗便委了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为神策军左右中尉提领禁军。自此宦官领神策禁军便成了定制,其势也再难制之。“
”后顺宗欲夺兵权被逼退位,宪宗为陈弘志所弑,穆宗无心政事,只顾游乐,宦官也多以此诱之,再后敬宗为刘克明弑杀,文宗为仇士良禁锢。这大唐天下,便任这些阉宦指点了。“杜牧这长长的满是怨愤的一番话让陈权心惊不已,一直以为那刘瑾魏忠贤都是太监里的翘楚了,可和这大唐的前辈太监们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会如何走下去,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一定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太监。可老道的仇要怎么报呢?哎~~~~
“陈大郎,你之事我不愿打探,可还是要直言一二,勿论你那前辈与仇士良有何过隙,你又作何谋划,切记,莫要轻易招惹宦官。“杜牧十分郑重的看着陈权。
”嗯?十三郎误会了,我只是好奇问一下,在这世上讨活,日后谁也说不准会遇上什么,知道的多些,或可避开些危险“。陈权不清楚杜牧发现了什么,自己的表现好像很正常啊。
”呵呵,陈大郎你可知我是谁?京兆杜氏又是何等人家”?杜牧笑里带着些嘲弄。
“嗯,你是杜牧,杜牧之,杜家十三郎,天下闻名的大才子,杜家,曾听过,好像是说:”什么杜,什么天,什么五。“陈权仔细回想着老道说过的话,可怎么也想不起来,只能磕磕绊绊的回复着。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家自汉时起已近九百年,后渐成关中郡望。我自长于杜家,什么样的聪明古怪未见过,何况你陈大郎的些许小伎俩”。杜牧调笑着对陈权说道。
“你方才的欲走还留,啧啧,实在是扮的粗陋”。杜牧一边喝着酒一边笑着,眼里满是狡黠。
空气中弥漫着尴尬,陈权自认为方才的语气,动作都很真诚得体,却不曾想被冠以”粗陋“之名。
”陈大郎,你呀,不管心里如何想,又是如何做,切莫小瞧了天下人。“杜牧收起了脸上的笑意,对陈权说出了忠告。
”谢过十三郎,是我搬弄了”。陈权也敛了心思,郑重的回复。
“仇士良已死,其子当中领内诸司的仇从广亦被天子寻了错处打杀了,家业被抄,余下几子也尽数逐之。或许与你看来这仇家已不足为虑。可这大唐的宦官多有世家,呵呵,没错,这宦官也成了世家。仇士良其父祖多为宦官,其子多为宦官,其亲眷亦多为宦官,大唐的宦官多借假子,女联姻,慢慢的就成了根深柢固的世家。便是这仇家,现在看着是落魄了,可谁知哪一天便又站立于朝廷之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陈大郎莫等闲视之。”杜牧继续劝诫着陈权。
“再次谢过十三郎”。陈权起身郑重的向杜牧行了一礼,杜牧的话让他敛去了心底的侥幸念头。原本在他想来,不管老道与仇士良有什么恩怨,既然那仇士良死了,家也破了,想来应该已经落魄的如平常人一般,等日后假如自己有能力,去了结一下恩怨便是,没想到这大唐的太监都玩上了家族企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