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物伤其类
“叮叮当当……“
鼓掌叫好的人很多,但给赏钱的人却少得可怜,十几枚铜钱从人们的手中滑落,跌落在满是雨水的地上,沾满了泥巴。
严振东把折断的长枪收拾好,放到一旁,朝围观的众人拱了拱手,蹲下身来,将散落一地的铜钱一枚一枚的捡起。
雨水将他整个人都打湿了,顺着额头不住地往下淌。
看到这一幕,陈辩不知怎么,忽然心中一酸。
无他,物伤其类啊!
陈辩吸了吸鼻子,推开人群,快步走到严振东身前。
“严师傅好武艺!”
说着,陈辩伸手从腰间钱袋中掏出两枚银元,递到了严振东眼前。
严振东蹲在地上,看着眼前这俊秀青年递过来的银元,咧开嘴笑了笑,伸手接过其中一枚。
“那俺严振东就谢谢这位公子的赏钱了。不过俺这些把式,一枚足矣,两枚严某却是受用不起。”
说这话时,严振东眼神平静,看不出丝毫的自卑。
“相请不如偶遇,要不严师傅,我们上楼去聊聊?”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严振东也不是婆婆妈妈的性子。
“恭敬不如从命,这位公子,您先请,俺先把俺这东西收拾一下,这就上去。”
“那好,那我就在二楼等着严师傅了。小二,把你家拿手的好酒好菜端上来!”
“好嘞,这位爷,您二楼请!”
小二半躬着腰,将陈辩引上了二楼,这才“噔噔噔”跑到严振东身旁,低声说道。
“恭喜严师傅了,我看这位爷是看上你这身武艺了,严师傅您是要逃离樊笼上青天了。”
“谢小二吉言了。”
严振东抬头望向酒楼二楼,眼眸中闪过一丝愁思。
罢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我严家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若这位公子真有什么难处,我便替他出一出头吧,权且是还了他这一饭之恩。
不一会儿,穿上一声洗得发白的短打上衫的严振东便在小二的引领下来到了二楼一间雅间。
“严师傅真真一手好武艺,恐怕家师在硬功的造诣上比不得严师傅这一身铁布衫。严师傅,请。”
陈辩站起身,朝严振东抱了抱拳,笑道。
“客气客气,雕虫小技,不值一提。”严振东一口山东腔,向陈辩抱拳还礼,这才问道。“严某是个粗人,直言直语惯了,不知令师是?”
“忘记说了,在下姓陈名辩,师从津门霍元甲。”
“原来是霍师傅的高足,失敬失敬,霍师傅的名号俺就是在山东老家也听闻过。”
说着,严振东抽了抽鼻子,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两人身前的桌子上,那上面早已摆满了各种酒菜,香气四溢,严振东的喉结不自觉滚动了一下。
陈辩看在眼里,也不点破,只是说道。
“这都是这酒楼的拿手酒菜,严师傅想必也是饿了,咱们边吃边聊。”
“那俺就不客气了。”
严振东打定主意,只要对面这位青年提的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要求,他严振东替他走上一遭又如何。
心中有了底,肚子不断在抗议,严振东也不矫情,大口大口的吃着桌上的酒肉。说实话,他来到禅城这小半个月,从来就没吃过饱饭,也着实是饿的紧了。
习武之人,每天搬运气血,能量消耗大,饭量自然也就大,每顿饭更是少不了油腥,否则,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十成的功夫能发挥出个五六成就算不错了。而油腥这东西,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天天供应,穷苦人家可没这个财力。家徒四壁去读书,富甲一方去学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陈辩浅尝了几口,开口问道。
“听严师傅的口音,好像是山东人,怎么大老远的跑到禅城这边来了?”
严振东放下筷子,叹了一口气。
“若有选择,谁愿意背井离乡啊……”
他是山东青岛人,祖上是马匪出身,到父辈时方金盆洗手。青岛成了中国四大租界城市之一,洋人在这里的权利比官府还大,仗势欺人之事屡见不鲜。严振东凭着祖传的鹰爪功和铁布衫,倒是没人敢欺负,日子还算过得去。可好景不长,今年夏天山东大旱,大旱之后又是蝗灾,山东民不聊生,十室九空,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这才没奈何背井离乡来禅城讨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