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
为了促进农民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国内钱荒的问题,刘备定下两条红线后,放开了粮草一石三百钱的死价格。
同时配合合金铜币、银币、金币,发行以“内务部优惠券”为基础制造的纸币。说是纸币,其实它的主材料是麻,次料是木,加上三张压合一张的技巧,增加了许多跨时代的防伪办法。由于技术的限制,这种纸币很大,基本都是大宗交易才使用到,普通买卖还是三种硬币为主。
了解完国内的情况,陆逊心中分家的想法越来越高。
“伯言!伯言!”门外吕蒙和管统一起来到,“哦,公纪亦在,可曾打扰?”
“我兄弟二人只是聊些家常,言入驻扶南之事。”
“我说怎得有如斯多江东之人至此。”吕蒙说道,“扶南虽有良田,然此地矿产不多,伯言何必如此急切?”
陆逊只是笑笑不说话,吕蒙也不想多问,转移话题道:“伯言,我与你引见一人。”
“参谋!”
“莫非?”
“正是贾大王,贾将军。”
贾壹赶忙说道:“我乃绣衣卫区区一小卒,不敢担将军重夸。”
“绣衣卫果真藏虎卧龙,如此连环之计贾壮士无半点疏漏,让人叹为观止。”吕蒙说道,“我知贾壹非壮士真名,壮士可愿投我海军,我当保举壮士校尉之职。”
听吕蒙光天化日挖墙脚,贾壹笑着后退一步,而随海军一起来的绣衣卫队长上前说道:“密探情报惟有陛下和绣衣卫长官可知,吕将军若入我绣衣卫,必为绣衣卫副官之一。”
队长的意思,吕蒙要想知道绣衣卫具体情报需要先跳槽到绣衣卫。吕蒙看贾壹一副自信的表情,估摸着他的等级可能还不只校尉,和他们寒暄了几句就结束了这个话题。
陆逊说道:“将军,扶南既下当先献捷天子,而后再议其他。”
“善!”
报捷的人走后,张昭的儿子张承带着一群二代开始着手处理扶南。中南半岛三国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强度虽然烈,但对良田没多大影响。
这群人出发前,刘备知道扶南的土地肯定比他们所有的土地大,便下诏给这群人优惠,可以将扶南攻略下来的土地一并治理,但多余的土地需要上缴百分之五十的税收。
严畯说道:“仲嗣,子布先生可有治扶南决策。”
张承虽然是二代,可年龄和诸葛瑾、步骘、严畯等差不多,和他们都是朋友,还娶了诸葛瑾长女为妻。这次来扶南的先头部队,基本是二代,一代在江东看本家,但也有严畯这样本身就不那么兴盛或者自身谨慎的势力,一代自己来了。
张承说道:“我父不明扶南并无大略,然陛下有言:‘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我等可照陛下之言行事,可得奇效。”
严畯明白刘备这两句话的意思,但不明白怎么施行,向张承询问,张承说道:“可知‘焚书坑儒’?”
“仲嗣之意……”张承点了点头。
之后一段时间,张承等人以书籍换粮的政策将扶南国境内百姓家中为数不多的书籍搜掠一空,等估摸着差不多了,便开始以各种理由斩杀扶南能书写文字的“文人”。
其实这些人已经不多了,贾壹是知道怎么整治这些小国的,贾壹大军西进的时候,杀的最多的就是这类人。
之后便开始推广汉字,而且只教说不教写,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给扶南人积极性,张承等人找出一些十分顺从的人,教了读写,让他们管理下面的百姓。同时承诺一家上交的税收达到一定份额就可以上学,对大汉有突出贡献的人还能授予大汉之民的身份。
扶南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海军又开始打探周边国家的情况。
雒阳
扶南捷报传回的时候,西域的求援令也同时到达了。
刘备说道:“伯苗回报,河西鲜卑集乌孙、疏勒等西域大国,并贵霜帝国,共计二十余万大军出兵东向,于阗、焉耆、龟兹、车师等请我大汉发兵救援。众卿以为如何?”
刘备一直以为西域早早就脱离了东汉掌控,其实不然,东汉势力虽然撤离了西域,但西域长史府一直存在,官兵在当地屯田安家,实际上已经融入西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