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不惑的觉悟-第2/6页
这种打擦边球,绕过保监会直接买牌照的手法,最终没有得到保监会的认可,其实也是自找麻烦,自作聪明。
另一方面,国内的保险业市场已经很稳固的,华夏金融集团此前一直在和PN金融较劲,拼了十年,在国内的保险业规模也还是前四,无法撼动PN、太平洋、人寿的三巨头席位。
阳光保险在合并富邦之后,已经是国内第四大保险集团公司,与民生银行是互相持股的联营模式。
这样的优质资产,徐腾怎么可能放弃?
“小徐啊,你不要生气,我们只是探讨一下,因为现在关于四大行的改革问题,内部讨论的比较激烈,华夏金融集团带了一个好头,这个模式还是很不错的。阳光保险的国有股比例不低,如果和工银以换股的方式合并,对你来说也不亏嘛。”邱领导只能说自己尽人事,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有些人将主意打到华银财团的身上,纯属想多了。
“既然是换股,那我可以考虑合并。”徐腾同意了,竖起右手的食指,直接告诉邱领导,“我只有一个条件,华银财团的持股比例要达到50%,没有就算了。您这位大领导回去之后告诉谁谁谁,交给我经营,你们放心,股民放心,机构放心,交给你们经营,我怕大家觉得我人穷志气短,连下金蛋的老母鸡都要卖。”
“你这话说的多伤感情啊!”邱领导笑呵呵的也不生气,示意徐腾也不必生意,只是有别的单位让他试探一下,但他心里明白,估计徐腾也明白,现在不仅是国外对华银财团的规模感到恐惧,国内也有很多人觉得不妥。
邱领导不会告诉徐腾,就在徐腾留在英国休假的那些天,他参加了一个多单位的会议,很多人都支持“工业不能动,金融业要控一控”的表态。
华银财团太大了。
尤其是金融业。
做生意,到了一个级别一定要注意。
G20峰会结束后,播出了一条新闻,大致是说中国金融业国际化规模发展顺利,中国五大银行在2015年一季度的海外业务规模达到了总营业额的12%。
这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
但是,关键不是新闻本身,而是“中国五大银行”的这个用词,这是正式承认了华夏银行和其他四大行并列的地位。
这是实力决定的。
关于“华银财团”的说法,国内很多人,甚至很多媒体也不清楚源头是“华腾公司”和“银河资本”,都以为是华夏银行的缩写。
07年以后,华夏银行一直在控制规模,但不管怎么控制,最基本的发展速度还是要有的,否则,对股民、投资机构没法交代。
郭永哲上任之后更是采取了比较激进的策略,无视了华银财团在2007年和四大行的几番搏弈,快速推进华夏金融集团的商业银行业务。
另一方面是网络支付、网银和信用卡的发展。
华夏金融集团在商业银行的网点数量上,已经超过了中行,位居全国第四,营业额则超过农行、中行,位居第三。
保险业,华夏金融集团是第二名、第三名之和。
资产信托管理这一块,华夏金融集团基本占据整个国内市场的1/3,证券和投行业务,华夏金融集团也是高居第一,根本没有任何对手。
华夏金融集团本身又是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总市值位居全球金融企业第一,相当于国内工银+中行之和。
这不是中国五大银行之一,那又是什么?
整个华银财团在国内金融业的布局,除了华夏金融集团,还有民生银行、长江银行、阳光保险,都是全国性的主要金融机构,在农行、交行持有的股份也都接近1/3。
陈志辛退休时曾经提醒徐腾,小心“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现在其实已经有些人迫不及待想要“鸟尽弓藏”了。
这些人是多数,还是少数?
徐腾估测数量不少,至少四大行,其他一些国有控股的金融企业会在某些主管部委那边嘀嘀咕咕,哎呀,这必须要控一控啊,不控不行啊。
所以,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欧洲人和美国人活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也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