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3/5页
陈志辛离开沪汽有十几年了,这么多年还是保留着明显的国企领导风格,手里抱着一个大茶杯,仔细回想自己的这一生,“80年代啊,我被公派到德国留学,当时就三十岁了,后来又被派到德国大众公司实习一年,然后就开始负责桑塔纳的合资项目。那个时候,我总在想,中国汽车业想要追赶欧美真是太难了,真正自主设计的国产车能达到桑塔纳的水平就不错了。02年,老理事长找到我,说要搞一个能和欧美日韩抗衡的中国汽车集团,我当时的感觉其实不太好,因为这个计划太难实现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恐怕也就是吹一吹,我当时也真心觉得老理事长是在诓地皮。”
“十几年下来,谁能想到,咱们居然干成了!我现在想想,对我这种建国后出生的老同志来说,特别是经历过80年代和90年代那种中日工业差距近乎令人绝望的老同志来说,我只能说,如果这个世界有奇迹,那一定是咱们中国红,因为咱们能干,肯干,苦干,巧干。”
“最后,我希望大家继续加把劲,好好干,跟着咱们理事长横扫六合,打垮一切竞争者,让中国工业崛起,让他们日本人,让他们德国人也绝望一次。”陈志辛说着说着,心情难免有点激动,等说完以后感觉有点不对,看了看旁边的施泰德,哎呀,这就是地道的德国人啊。
大家都很激动,也一起鼓掌。
徐腾看了看鲁佩特-施泰德,发现他也很热烈的鼓掌,就问对方,“你听懂了吗?”
“大部分都懂,我的中文水平现在很不错,至于我们德国人,绝望过很多次,不差这一次。”鲁佩特-施泰德笑呵呵的也没当真,他现在的中文水平基本能听不能说,说出来,谁都不懂,还不如说英文。
在座的联席合伙人,大部分都戴着AI同步翻译的耳机,其他人的英文水平很好。
大家都能听懂鲁佩特-施泰德的这番话,也都笑呵呵的。
“老陈的意思,大家都明白,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国工业的4.0,要以华银财团为主体,整合全球产业链,征服这个世界。”徐腾将陈志辛的临别赠言重新解读一番,更符合华银财团的整体思维,当然,陈老的意思更直接,更简明扼要,大家心里都懂。
这确实是陈志辛的最后一次年会,他有很有话想说,但也知道,一切都在不言中。
华银财团的理事会是中国经济的梦之队,真正的好团队,汇集着全国最好的企业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他到站了,下车了,但没有关系,只要其他人还在,只要徐腾还在,华银财团就依然会继续前进,华腾工业联合体就依然会继续前进。
陈志辛起身,先和身边的徐腾握手,忍不住拍了拍肩膀,“理事长,这些年,我辛苦了,您更辛苦了,好好保重身体,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您一定会率领华银财团实现中国工业的4.0!”
徐腾点着头。
这些年,他跟着陈志辛也学了很多。
这些年,陈志辛从一位年薪数十万的国企领导,努力打拼成了一位拥有20亿RMB身家的富豪,同时也为徐腾和华银财团缔造了一家市值5150亿RMB的国际汽车巨头。
在中国汽车业,陈志辛已经是一面旗帜。
这是一个相互成就的传奇和舞台。
陈志辛和其他的联席合伙人一一握手,鼓励年轻一点的老朋友继续努力,劝告年长的老朋友注意保重身体,唯有在施泰德这里,他没什么好说的。
该做的事,陈志辛都做了,施泰德从一开始就不是他希望的接班人,但他理解,华腾汽车集团发展到今天这个层次,需要一个更懂全球汽车产业的联席合伙人。
按照陈志辛的意思,他希望陆志丰接班,广汽本田出身,这么多年一直是管技术和生产,对日本汽车产业的了解最深入。
老一辈人有老一辈人的想法,汽车业,终究是要靠干出来,最核心的东西永远是成本和质量管控,这是日本汽车工业最厉害的地方。
华腾汽车这么些年,将韩系的那一套玩的更精,成本控制也没问题,质量管控还是有差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