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一个好的故事-第5/6页





    所有的报道都像是如出一辙的媒体通稿,仿佛这只是一桩再普通不过的欧洲企业对中国资产的并购案,甚至对于The-shunFam1iy和华银财团已经实质掌控了联合利华公司的绝对控股权一事,英国媒体都基本选择忽视。

    因为英国经济已经被The-shunFam1iy捆绑在了中国的经济引擎上,享受这种红利,当这一切都成为事实,无法阻止时,英国媒体的选择就是沉默。

    从冷战至今,政治正确这种事,在西方媒体世界一直是铁幕般的存在,报道中国的混乱,甚至虚构这种新闻和刻意扭曲的报道都是政治正确。

    同样,当The-shunFam1iy掌控了伦敦金融城,和英国政界达成共识时,避免宣扬The-shunFam1iy可能对英国有害的言论也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时,The-shunFam1iy就仿佛是从英国媒体世界消失的幽灵。

    在今天的英国,当一名新记者大费周章的收集各种资讯,整理出一篇对The-shunFam1iy不利的报道,或者是一篇姿态高傲的评论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敏锐的主编会告诉他,不要这么做,这是不对的。

    在今天的英国,言论自由就是你可以肆意攻击任何威胁到西方社会和价值观的一切现象,但是,绝对不要攻击那个给你支付银行账单的人,除非你想拖累所有人。

    在美国,如果你想将犹太人和华尔街的暴政联系在一起报道,你就是最蠢的记者,并且会被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在今天的英国,如果你想将The-shunFam1iy和中国的威胁联系在一起报道,你也是最蠢的记者,同样会被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反种族歧视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会告诉你真相,事实上,即便是在资讯业如此达的英国,只要几十个特殊的人士达成一致共识,确定一个新的禁止讨论的规矩时,某一些真相就会被彻底掩埋。

    你依然可以通过网络去搜集这些信息,但当你这么做时,你在这个国家就是典型的非主流,阴谋论者,极右种族主义者。

    徐腾依旧乘坐那辆酒红色的劳斯莱斯ghosT,穿梭在伦敦房价最高的这个特殊区域,往返于唐宁街、金融城和摄政公园。

    在2oo5年之前的75年间,联合利华一直维持着两位董事长的特殊惯例,因为这是一家典型的英荷合资企业,在英国和荷兰拥有两个风格迥异的支部。

    从2oo5年开始,联合利华决定对臃肿的企业内部机构进行收缩,并且打破了长达75年的惯例,只任命了一位董事局主席,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在过去的1o年里,联合利华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绩越来越落后于老对手宝洁公司,股东层急不可待的反复寻求变化,为此更换了新的主席麦克泰斯库,新的大中华区总裁。

    然后,正如那句话说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徐腾很早就觉察到这一点,不断利用各种方式收购欧洲中小投资机构持有的联合利华股份,最终,在各方的建议下,麦克泰斯库和董事会同意接受一种新的秩序,通过并购华银财团旗下的日化业务,自此进入华银财团旗下,寻求和帝国化工、永泰化工两大上游巨头的联盟关系。

    同时,在中国市场,联合利华公司将能借助华银财团的渠道,迅而有力的重新挑战死敌宝洁公司。

    在此基础上,联合利华公司将会彻底打破传统的结构框架,按照“董事会”的新要求、新标准,重塑自身的内部管理机构,不再维持那种英荷合资企业的老旧模式,而是变成一家更具有现代特征的跨国集团。

    凡此种种,麦克泰斯库先生作为董事长,已经和徐腾的代表人梅嘉莉讨论过很多次。

    徐腾从唐宁街离开,返回摄政公园,就在家里接待了这位其实并不能让他满意的麦克泰斯库先生,虽然不满意,但在未来三年,他还是会继续保留对方的董事长头衔和位置,只是任命新的ceo和大中华区总裁。

    所以,徐腾此次与麦克泰斯库先生的会谈,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对方能够有效的完成份内的工作,对联合利华的机构进行瘦身,而新的全球执行总裁负责对联合利华高达24oo个品牌进行瘦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